同時,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也會影響到青少年的道德判斷。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貧富差距較大,而青少年盲目膨脹的高消費意識和強烈的攀比心理,不斷地侵蝕著他們的心靈和意識,促使他們為金錢喪失自我走上犯罪道路。雖然青少年被學校的圍牆所包圍著,但校園周邊的電子遊戲室、網吧、卡拉OK廳等,都吸引青少年出入其中,一旦沉溺、上癮,又無錢可供揮霍時,就很容易令青少年走上犯罪之路。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一生中發展變化非常迅速的時期,是個體生長發育的鼎盛時期,這個時期的身體和生理機能都會發生急劇的變化。而青春期同時也是青少年成長路上的危險期,就像是一顆顆定時炸彈一樣,隨時都有可能為周圍的人和自己帶來麻煩。同時,青少年看待問題還存在著片麵性,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並沒有判斷的標準,有時候觸犯了法律還一無所知。
對於青少年可能出現的這種搶劫行為,家長不能放任不管,要對孩子進行嚴格的教育。家長要做到:
1多關注孩子的日常行為
父母要了解掌握孩子日常的行為,把孩子可能出現搶劫行為的苗頭扼殺,發現孩子身上出現不明財物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弄清楚來龍去脈,同時要為孩子提供必需的物品,滿足孩子的正常需要。
2要端正態度,正確引導
父母在出現搶劫行為時,要正確引導和說服孩子,讓孩子認識到自身的錯誤,承擔其相應的責任,幫助他以後杜絕這種行為。
10不學了,賺錢去
——擺正學習與賺錢的關係
王丹在市內的一所重點高中讀書,成績也還算不錯。可是上到高二的時候,王丹突然產生了輟學的念頭,打算出去賺錢。有了這個想法不久,王丹覺得自己遇到了一個機會,於是誰也沒告訴,就離開了學校。那份工作幹上一個月,就可以有上千元的收入。王丹就這樣背著家裏,名義上是去上學,實際上是去工作。時間一長,學校找到了王丹的家,向王丹的父母說明了她最近的逃學行為。王丹的父母得知情況之後十分生氣,找到王丹後把她帶回了家,並且臭罵了一通,告訴她必須上學,起碼要上到高中畢業。可是王丹卻很不服氣,她覺得讀書沒有什麼用,自己早晚還會去找工作,而且就算高中畢業,也不見得就比現在賺得多。
當今社會處在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各種知識、技術日新月異,各種信息鋪天蓋地而來。青少年處在這樣的時代裏,學習不隻是一次性的,而應是終身的。即使是高學曆的人,不充實、更新知識也適應不了社會的需要,何況青少年。在社會上立足必須以擁有充足的知識為前提。
有的青少年認為,現在想工作就先工作掙錢,有了錢以後,想學習的時候再學習也不晚。事情並非這麼簡單,凡事都有規律性。青少年的任務就是學習,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學習的最佳時期。在最佳時期內,容易出現最佳效果,否則,錯過最佳時期,可能會事倍功半。
一些青少年在工作與學習上思想認識出現了偏差,想早點兒參加工作而不想上學。對於這樣的孩子,父母應該幫助孩子認識到學習知識與工作之間的辯證關係,要讓他知道沒有知識是幹不好工作的,對未來的前途與發展不利。具體來說,父母可從以下幾個方麵使孩子改變認識:
1使孩子認識到知識在將來工作中的重要性
現代社會中,經濟的發展對科學技術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大,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推動力也越來越大,職業對從業者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苛刻。這種條件下,缺少科學知識將很難勝任未來的工作。青少年應該學好科學文化知識,麵對未來的挑戰。
2讓孩子明白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是在未來的競爭中處於優勢的唯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