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當父母發現孩子隨便拿家裏的錢偷著去花時,家長要告訴孩子這是不良行為,如果需要可以講明情況,征得父親或母親的允許。別人的東西不可隨便亂拿,如是喜歡經過人家允許才可以動,玩完後主動還給人家,不可以偷偷地帶回家。當孩子把別人的東西拿回家時,家長要耐心詢問,帶著孩子把東西及時給對方送回去,並向對方道歉,讓孩子懂得知錯就改。這樣孩子小偷小摸的毛病就會逐漸改掉了。青少年小偷小摸的行為習慣一旦養成,將來走上社會,很有可能就此走上犯罪的道路,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因此,每位家長都不能忽視孩子身上的這一缺點。
對於孩子的不良行為,最忌諱的就是家長包庇、袒護。有些父母覺得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是件不光彩的事,為了顧及自己的麵子,便采取極不冷靜的護短做法,這是有百害無一利的。當孩子看到家長對自己的錯誤如此包庇、袒護,會更加助長這種不良習氣,不利於其健康發展。在教育孩子方麵,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必須相互協調,密切配合,保持一致。如果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教育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這就需要家長與學校和老師保持聯係,出現問題及時找老師溝通,不要怕丟自己的麵子而庇護孩子的短處。家長護短,不僅不利於孩子改正錯誤,還會埋下隱患。
對於青少年的偷竊行為,父母首先要注意孩子的不良苗頭,防患於未然。父母平時應該多觀察孩子的表現,如果發現孩子情緒反常,花錢很隨便、來路不明等不良苗頭,要及時了解情況,問明錢或東西的來路,采取教育措施,預防孩子走上歪路。
此外,父母還要對孩子進行法律常識教育,增強孩子的法律意識。父母要讓孩子明白哪些是違法行為,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孩子隻有懂得了社會規範,才會逐漸增強法製觀念,才不至於去做違法的事情。
而一旦孩子已經有了偷竊的行為,甚至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的話,父母應該做到:
1要教育孩子勇於承認錯誤
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青少年也不例外。因此,父母要幫助孩子正視自己的錯誤,改掉偷竊的行為。一旦發現孩子有偷竊行為,父母應該及時將物品歸還物主,同時要教育孩子致歉或賠償,不要讓孩子將錯就錯或存在僥幸心理。
2要更多地關注孩子的日常生活
父母要了解掌握孩子的動向,把孩子再次偷竊的行為消滅在萌芽階段,千萬不能放任不管,聽之任之。發現手裏的物品不屬於自己,父母一定要弄清楚來龍去脈,並教育鼓勵孩子將物品歸還原主;同時要為孩子提供他所必需的物品,滿足孩子的正常需要。
3不遺留任何可以誘發偷竊的時機和物品
父母要製造一個孩子不容易產生偷竊行為的環境。不要隨便亂放零錢、錢包等;去別人家,臨走時提醒孩子把玩過的東西放下再走等。
4要端正態度,正確引導
父母在麵對孩子的偷竊行為時,不要表現得過於憤怒、失望和吃驚,更不要隨便誇大事實,給孩子貼上“小偷”的標簽。父母此時要做的就是正確引導和說服孩子。比如你確定孩子從你的皮夾裏偷了錢,最好不要用提問的方式問這件事,而是告訴他:“你從我的皮夾裏拿了一塊錢,我希望你還給我。”當錢被還回來時,大人應該跟孩子說:“如果你需要錢,可以問我要,我們可以商量。”如果孩子否認拿了錢,不要和孩子爭論,也不要懇求他坦白,而應該說:“你知道我已經知道了,你必須把錢還回來。”如果錢已經花了,那麼談話的內容應該集中在償還的方式上,比如做家務,或者在零花錢當中扣除。
13就要這種“爺們”的感覺
——吸煙喝酒不是“酷”
小宇的性格比較內向,因此朋友也比較少。小宇內心裏十分渴望交到很多的朋友,使自己成為一個受到更多人歡迎的人。有一天,小宇去參加一個朋友的生日聚會。當時有很多的同學都在,而且還都是端著酒杯,一副很自然的樣子。這時候,一個朋友拿著酒瓶來到小宇麵前,準備往他杯子裏麵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