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尋找真正值得投資的品種(1 / 1)

專題

作者:錢麗

說了那麼多年,如今國際板似乎真的漸行漸近了,但隨之而來的情緒化或極端化言論也此起彼伏。一麵是A股市場談國際板色變,另一麵是不明真相的投資者也人雲亦雲地予以抵製。自然,我們不能教條地空談國際板。

或成“投資板”

那麼,國際板的推出能給A股市場帶來什麼呢?對於這個問題,很多投資者都充滿了期待,不少投資者甚至希望國際板能成為A股市場的“投資板”。

根據目前的設計,在國際板上市的公司將會有不少世界級的優秀公司。但國際板是否具有投資價值,更重要的是取決於這些公司以什麼樣的價格在國際板上市。在國際板上市的公司中,質量優於中石油的公司微乎其微。但以1.28港元在香港發行的中石油H股之初就表現出了極高的投資價值,而以16.7元人民幣發行的A股,基本上就沒有投資價值可言。因此,國際板能否成為“投資板”,關鍵取決於在國際板上市的公司其發行價的高低,二級市場估值的高低。而按目前A股市場的發行製度,國際板上市公司的發行價將不會走低價發行的路線。

利好多於利空

要說國際板能給投資者帶來什麼,讓我們先看國際板來的都是“誰”?

從目前看,有意向在A股上市的國際公司,大多是可口可樂、彙豐銀行、渣打銀行這樣的世界500強企業,基本都在海外資本市場上市多年,盈利能力持續穩定,治理水平相對透明,個別公司如彙豐銀行更是實現了五地上市。一批經過發達資本市場“檢閱”多年的上市公司來A股市場掛牌,至少能給投資者帶來以下幾大好處:

其一,將給中國投資者帶來參與分享世界級大公司業績增長的機會,為包括機構投資者在內的廣大投資者提供分享世界一流企業發展成果的投資渠道。

其二,便於投資者穩步開展國際化投資。通過國際板的方式進行投資,有利於保護投資者利益。

其三,可促使投資者更新投資理念,激發理性投資,尤其將強化成熟市場的主流投資理念,如更注重基本麵分析,更注重中長線投資等。

此外,引入大批優秀跨國公司在A股市場掛牌,其一流而穩定的業績及“按季分紅”的國際慣例,還將對中國A股公司產生重大的示範效應,並在一定程度上改變A股市場“重融資、輕回報”的市場傾向,有利於促進投資者權益保護與市場公正。

從這個角度分析,國際板的推出,是有利於國內投資者的投資活動的。但是從國內市場的特點來看,中小市值個股估值很高,而業績增長較有保證的大盤藍籌股的估值卻較低,這是相對不合理的。從國外來看,對大藍籌的重視程度較高,投資藍籌收益率會較有保證,資金麵對藍籌的關注程度較高。一旦有實力的國外公司通過A股國際板上市,那麼將有望帶動藍籌股的整體表現。目前市場上炒作比較熱烈的是有外資持股背景的概念股。我們認為由於規則的限製這些個股轉板的可能性有限,因此這也就是對概念的炒作,需要注意風險。相反,大藍籌由於相對可比股價較低,會逐步顯示出它們的優勢。

關注國際板概念股

上國際板的企業分為三類:分別是在華業務規模較大的西方企業、恒指成份股企業和紅籌股,投資者應看目前有無A股公司參股這三類公司。像在中國業務規模較大的西方消費品企業,如寶潔、可口可樂、聯合利華、家樂福、沃爾瑪等。恒指成分股方麵,像彙豐控股、東亞銀行、長江實業、富士康、九龍倉這類公司已在內地有很多投資。另外,作為行業龍頭的紅籌公司將是首批於A股上市的“外資”企業,包括中移動、中海油、聯想集團、華潤創業等。

我們認為,有外資參股的境內企業,外資是否能成為國際板上市公司尚還不清楚。但中國的股市裏每推出一個新概念,注定都會有一段可大可小的炒作傳奇,直到故事講完。國際板概念也一樣,也會反複炒作直至國際板的真正推出。當前這些有著國際板概念的股票開始衝高回落,甚至有的股票是放量下跌。在此也提醒投資者炒作國際板概念股也要把握好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