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回苦集滅道法雲地,慈悲喜舍無量心
話說一真拜謝完祖師後回寮房入定,於寂滅中突然覺光一照,盡虛空界突然回光應身成就一妙圓琉璃光球,這光球和當日閉關時祖師給打造的光球一般無二,隻是這光球缺了一塊如同缺個口的金月,而且是在目前空懸。日月同輝,報身應身,一真心裏明白這已經是九地菩薩善慧地的應身成就。
就在這時,突然聽到祖師在院子裏用悠長如同梵音般美妙的聲音念誦出《楞嚴經》上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裏的一段經文“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一真不由得反複念誦這段經文,這段經文自己也曾經念誦過上百次,如今經曆六根震動和回光中應身成就這一關後才徹底明白,從入流行至所立真空性顯,再到如今亡所寂滅,如此艱難的心路曆程,心性從應無所住到而生其心,再到心開發慧,再到慧光圓通,再到如今的與寂滅相通,在《楞嚴經》中卻僅僅用了“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短短八個字來描寫。若非實證,光看經書又怎麼可能真正明白這段經文的真實法義呢?
覺光如絲網,便是一個慈字,因為法雨滋潤之功德。應身成世界,便是一個悲字,因為非心成眾生。
佛門用錫杖缽盂來表法,以示行者慈悲寂滅之行路。
欲界定的苦海入流而成空,初禪二禪的色聚集法塵而成一法身,三禪通寂滅而滅盡自性中無餘眾生,四禪回心應身成就一切六道
悲心之世界。
原來成就涅槃的四聖諦“苦集滅道”便是指禪定次第中的這四個過程。佛經用不同的名相,從不同的方麵來解讀禪定的次第,同為指月的手指,若非親證此月之光輝,又如何能以心印心成就這究竟無我之覺路?
一真喜樂俱舍,亦不住寂滅,而以慈陰妙雲覆涅槃海,體無量眾生之悲心。頓時目前如卷簾般撕開一四方形空洞,空洞外是蔚藍的天,藍天中的白雲上麵有一紅色柱子的涼亭,亭子裏一位身著白紗衣袖的女子正在翩翩起舞。
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碧眼方瞳?
這女子是胡鈴卿?還是孟皎娥?一真的心中已經不再分別到底是誰,隻在心中默默地祝福著她們在天界盡享極樂,再無苦惱。
一真此時心量無邊,具備了慈悲喜舍四無量心,決定從此後以慈陰妙雲覆涅槃海來隨順無量眾生,順逆接引,令眾生都能覺悟,出離苦海,解脫煩惱,了脫生死,成就究竟涅槃的大覺之地。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