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關注迷失的一代(1 / 3)

孩子不僅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更是一個國家的希望。現在的青少年更是新世紀我國現代化事業的主力軍,他們的思想道德品質和科學文化水平將對他個人、家庭以及國家未來的發展起決定性作用。那麼我們的教育大環境是什麼?是否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該怎樣正確地教育他們?我們的教育體製和教育方式是不是有不適合他們的地方?怎樣才能培育出適合未來社會的人才?真的需要我們睜開眼睛看一看了。

在我國廣大的青少年群體中,有一種現象讓我們越來越擔憂,那就是相當一部分無靈魂、無思想、無動力和無政府化的現代年輕人,他們遊蕩在社會的各個角落,在受教育機會缺乏、就業機會悲觀的背景下,在毒品、酒精和暴力文化的浸染中滑向了社會的邊緣。這是一個十分危險的群體,然而,是什麼原因造成他們的病態人格和畸形心理的呢?我們應該怎樣去拯救他們呢?

一、看看所謂的“新新人類”

2003年10月20日,中央電視台《今日說法》欄目報道:“在每一年的全國所有刑事案件中,青少年犯罪占了70%以上。”這是一個讓我們吃驚的數字,它在讓我們驚訝的同時,也讓我們反思:中國的青少年一代到底怎麼了?

在我們這個具有悠久文化的文明國度裏,在中國青少年這個群體中,一個從未有過的可怕的現象正在出現,那就是相當一部分現代年輕人無靈魂、無思想、無動力和無政府化。他們自稱是“新新人類”,整日裏百無聊賴,並以不可一世的叛逆形象遊蕩於城市、鄉鎮的各個角落。在毒品、酒精和暴力文化的浸染中滑向社會的邊緣。看著這類年輕人,我們在痛心疾首的同時不禁要問:這是時代的新新人類嗎?他們顯然不夠格。這個群體中潛藏著一些危險的東西,再加上他們年輕而無所事事,這不僅讓家長和老師們傷透了腦筋,也讓社會和政府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十三四歲到十七八歲正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心理變化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比較強,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但辨別是非的能力和控製能力較差,對於毒品、暴力、色情等不良文化容易兼收並蓄,甚至去嚐試。在過去封閉僵化的應試教育環境中,青少年本身所固有的創新意識和青春期特有的反叛精神必然會受到禁錮和挑戰。

這種內心渴望自由的激情、衝動和呆板的現實產生巨大反差,折射到心理上就會產生一種發泄的欲望,倘若沒有正確的教育進行引導,或沒有好的環境熏陶他們的話,他們勢必走向叛逆、走向極端、走向罪惡。

有一位海南的教育界人士在文章中這樣記錄了海南的這類青少年:現在海南的社會上出現了一大批質量不合格的“新新人類”:他們過早地離開了學校,成為社會上的無業遊民,教育對他們無能為力;他們拉幫結派,組織起各種小集團,搶劫、偷盜、騙錢、拐賣、綁架,無惡不作;有了些閑錢便開始追逐潮流,吸毒、嫖娼、賭博,甚至強奸少女,成了真真實實的五毒俱全的幽靈……一張張消瘦得人不人鬼不鬼的臉,睜著一雙雙無神的眼睛幹笑著……

何止在海南,在全國各地都可以看到上文中描述的情景,若要說這些年輕人就是所謂的“新新人類”,倒不如說他們更像香港電影裏的“古惑仔”更貼切些。

讀者朋友,如果您已經自豪地成為一名家長或教師,那麼您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或學生)成為一個這樣的“新新人類”,但如果您很放心自己的孩子(或學生),而不采取一些正確的教育措施或方法的話,沒有人敢保證他們不會成為這樣的一個“新新人類”,如果您不信,就看一看一些“古惑仔”們的成長曆程吧。

二、“古惑仔”是這樣成長的

“古惑仔”的成長道路各有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缺乏正確的家庭教育。不必看一些大城市,我們隻看看我國的一些中小城市就行了,下麵以我國中部地區的兩座小城——九江和黃梅為例子,看看這些年輕的“古惑仔”們是怎樣成長的吧。

這兩個位於贛北和鄂東的小城,在對我國年青一代這一特定群體的考察上同樣有著發人深省的典型意義。

九江是明清時代的著名米市,到了近代卻無可挽回地衰落了。長期以來,旅遊業和輕工業成為它的支柱產業。然而,在國企的結構調整中,一些工廠的倒閉使得這座古老城市的經濟更加負重難行。下崗、失業的陰影像流行病一樣困擾著市民的生計,就更別說對孩子的教育了。近年來,此地黑社會性質的組織使陷落在中部內陸的潯城名聲遠揚。據說這裏黑社會幫派林立,眾多十五六、十六七歲的“古惑仔”和“古惑女”在這些幫派中充當了跟班的角色,正在成為其“生力軍”。

這一類群的年輕男女往往喜歡追逐新潮流,染發、紋身,具有與納粹分子一樣以威壓人的舉止和百無聊賴的眼神。他們自詡“古惑仔”,悖離傳統規範,蔑視現存秩序,反叛格式化的人生價值觀。其實他們大多沒什麼信仰,從學校教育的差生隊列裏自我放逐出來,同時在家庭教育的疏漏中很快找到了自己向往的“古惑仔”般的成長曆程。下麵我們從三個方麵來探究他們是怎樣成為“古惑仔”的。

1.缺少家庭的溫暖

當地某報紙在2003年9月報道了這樣一則讓人觸目驚心的新聞:一個12歲的小男孩,他的父母已經離異,母親南下打工,父親下崗後不知混在何方,他被拋給了年邁的奶奶,可奶奶已無力照管好他。他因缺少家庭應有的溫暖,開始逃學,認識了一幫“古惑仔”後,幹脆遠離了學校,也離開了老師歧視的目光,在社會上遊蕩。憑著天生的機靈,他很快在“大哥們”精心策劃的犯罪行動中充當了偷自行車、秘密販毒活動中的小卒子。每月他從“大哥”那兒可拿到百把塊的零用錢,在遊戲廳、歌舞廳裏狂玩。他覺得自己能“掙”錢了,懵懵懂懂地感到自由自在,對自己正墮入黑暗的人生曆程卻混然不知。這無法不讓人感到異常的沉重。

每當夜晚降臨,迪吧和歌舞廳中,在光怪陸離的旋轉燈光和瘋狂強勁的音樂節奏配合下,一群群染著黃發、行為不羈的花季男女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在舞池裏發泄青春期過剩的精力。若是玩到了熱火朝天的高潮期,你會看到男男女女嬉笑打罵、勾肩搭背、攬腰、頭靠頭堆在一起的場景。

其實這群人中也有分別,有一部分人並不涉足犯罪活動,隻是在常人的眼中,有一些越軌的語言行為而已。他們學習的欲望都不太強烈,文化水平比較低,自信心不足,卻常常以另類的言行來掩飾內心的空虛,以無知為榮耀,貪圖享受,不屑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因而常常以反叛社會的麵目出現,以另類的角色定位自己,試圖引起社會的關注。正是這些人才是黑社會的主要吸收對象,他們大都缺乏家庭的溫暖,信奉不勞而獲、實利主義和膚淺的兄弟義氣,這往往會使他們滑入黑道組織,生活漸漸蛻變為行走於鋒刃和荊棘中的危險生涯,從而害人又害己。

2.厭倦了學校和課堂

其實,在全國各地都有這種情況,一些剛進入青春期的男孩子就已經向往成年化的生活了,他們厭倦了學校和課堂,為了與女孩子約會而逃課,為了所謂的哥們義氣而去群毆。

還有不少稚嫩的女孩,口吐煙圈,舉止開放大膽。她們就是被稱為“古惑女”的一群人,和那些男仔一樣,她們厭倦了枯燥、乏味的課堂,不等中學畢業就回家待業。

其實,她們無業可待。耐不住寂寞的青春和及時行樂的思想讓她們遊離於主流社會之外,在古惑仔的鐵拳和哥們義氣中尋求安全感和所謂的自我價值。

這樣的情況和環境造就了一批幼稚、病態的“問題少女”,她們吸毒、濫交、徹夜不歸家,醉生夢死於娛樂場所、朝夕躑躅於犯罪邊緣……

寄生在歌舞廳、娛樂城的這類女孩究竟有多少,誰也無法提供確切的數字。但深諳內情的人士說,在各城市眾多繁榮的娛樂場所背後,有一個龐大的妙齡少女群體在支撐著這種繁榮,且近年來“坐台小姐”的低齡化越來越突出。來自北京、上海和長沙的調查報告表明,“問題少女”的數量上升已成為普遍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