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孩子需要這樣的教育(3 / 3)

在學校中,老師們應細心地將孩子與生俱來的求知欲啟發成為一種對大自然的觀察力及欣賞力,以智能和愛心來栽培孩子探索和發掘世界的本質,使他們領會人與大自然的深層關係,更通過適當的藝術課程及一個藝術性的教學法,培育出兒童對事物的高度敏覺,使他們透過實際體驗及敏銳的觀察來訓練科學思維,並建立個人的思想。配合著成長過程中的各種課程與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啟發兒童學習的興趣,繼而自發地去探求知識。

在家庭中,父母們應從小開始培養孩子對美的鑒賞力,這有利於他們以後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在孩子的整個成長學習過程中,興趣能激勵他們繼續去發掘這世界中的未知,發現生活中所包含的美好的事物,而不是生硬的資料性知識,更不是“威逼利誘”。

家長們還應該注意的是:隻求過早促成兒童單方麵技能發展的教育並不好,因為在孩子幼年時強灌一些他們不會欣然接受的抽象知識,隻會破壞孩子們天生具有的多元技能的健康成長,並使其失去平衡,從而影響他們對接受教育的興趣。因為在7歲以前,兒童腦部神經尚未完全發育,我們若在這段時間迫使他們寫字、讀書、計算或學習計算機等以企圖訓練他們的邏輯思維,表麵上他們雖然表現能幹,但其實這隻會消耗他們那未成熟的腦力,從而影響他們神經係統的健全成長。

有些人提倡盡早開發孩子們的大腦,但專家認為這要相時或相機而動,因為弄巧反拙的例子是很多的!社會上精神病患者的年紀越見年輕,就反映了兒童在精神上承受重大壓力所導致嚴重效果。再者,太早把孩子帶進抽象的思想世界,導致他們不能在真實生活中感受到樂趣,因而會產生多種心理及社會問題。家長們應當切記。

而在初級學校中,教師們應著重使學生感受真實生活中的意義及享受人生最初階段的美妙,並用多種遊戲方式,使孩子們從歡樂中學習,以喜悅與歡笑輔助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

在對孩子們的教育中,我們不應該嚐試把他們訓練為應付生活的工具,但也並非讓他們回歸大自然,而是借用自然成長法則中的原動力,細心鍛練他們的本有潛能,徹底地培養出強健而全麵的人才,以便使他們更好地走屬於他們的人生之路。兒童隻有能獲得真正所需要的教育,他們才能感到一生都心靈充實,然後用自己的能力來回饋社會。

三、真正地培養孩子的教育

每個父母都想把孩子們教育好,可是我們卻不知道我們的教育對孩子起什麼樣的作用。

我們需要的是真正有價值的教育,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都起作用的教育。中國的數學教育在全世界最發達,可是為什麼我們的數學家越來越少,數學人才也發揮不了應該發揮的作用呢?這是因為我們的數學教育現在還缺少在精神範圍與實際生活的聯係。

我們不能隻相信自然科學表麵的東西,我們需要教育孩子的是自然科學中的法則、規律和意義,並讓孩子將它們應用於生活之中。這就像我們不能隻追求物質一樣,我們還要追求精神的東西。我們需要把自然科學看成一種可利用來追求精神和社會前進的工具。但精神不應該影響孩子的自我意識,而精神包括的高級範圍能夠發揮數學、藝術等等對社會的實際作用,對孩子來說則起不到什麼教育作用。

有些家長認為應該讓孩子具有健康而全麵的世界觀,可是他們還是用利益第一來教育孩子。專家建議家長們不要這樣做,因為孩子的智力隻能是了解物質世界的精神手段。如果讓他們用物質的興趣來理解精神的東西,他們一定會產生誤會,更不會有什麼教育效果。

我們要讓孩子們知道:凡事需要自己獨立思考,思考能讓人的思想更加清楚和正確,能讓人找到更好的做事方式和興趣,這才是幫助孩子們找到了讓他們健康成長的試金石。

孩子們需要掌握各種知識和能力,以麵對未來的生活,需要自己建立獨特的個性,需要一個充實的內心,需要用愛來滋潤他們的心靈,需要一個能體現自身價值的環境,如果我們能滿足孩子們的這些需要,就說明我們找到了真正有價值的教育和真正起作用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