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紀,我們的教育行動綱領,必須建立在教育既是崇高事業、又是新興產業的這一革命性變化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教育迅速成為知識經濟的百業之基這一巨大活力,推動教育事業在知識經濟時代取得最基礎和最前沿的戰略地位,站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統一的時代高度,挺立於知識經濟的潮頭,把握和推動新世紀教育主要領域、主要層麵發展與改革的大趨勢,從而塑造出我國新世紀教育壯麗的未來。
一、未來教育的五大趨勢
重新審視20世紀80-90年代,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所取得的成就,這是與教育事業的進步是分不開的。從目前教育的發展來看,我國乃至世界教育約有向如下5個方麵前進的大趨勢。
1.以書為本的學曆教育,向以人為本的創新能力教育加快演進
為了適應直接參與知識經濟運行的需要,適應社會進步和人的全麵發展的需要,本世紀教育的目的,必須由以書為本、以知識為本的學曆教育為主要目的,向以學曆教育為載體,以人為本、以人的創新能力教育為目的的發展方向實行根本性的轉變。隻有加快這種根本性的轉變,才能根除“高分低能”、“高學曆低能力”的積弊,以滿足知識經濟對人才實際應用能力和研究開發創新能力源源不斷的需求。
2.教育從基礎產業,向基礎、主導、先導相結合的產業體係加快演進
新的教育將隨著知識經濟的成長而壯大。教育作為參與人數最多(教育者和全民性受教育者的總和)、覆蓋麵最廣(整個人類居住地)、持續性最長(每個人的一生)的基礎性產業的地位不斷鞏固和壯大,而且教育全局性、先導性的功能,也將不斷深入知識經濟的中心地帶和核心領域,教育不僅是支撐知識經濟的基礎產業,而且大有可為地將成長為知識經濟的主導產業和先導產業,最終形成基礎、主導、先導相結合的教育產業體係。
3.學校教育的結構,將由精英教育的瘦長型向全民教育的壯實型加快演進
本世紀學校教育的結構,將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入學率依次急劇縮小的瘦長型之精英教育的舊形態,加快向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入學率基本接近的壯實型之全民教育的新形態轉變。隻有加快這種演進的步伐,才能滿足知識經濟對各種高學曆人才日益增長的需求。
4.從階段性的學校教育,向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相結合的教育體係加快演進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新知識的層出不窮和知識更新周期的不斷加快,隻靠學校階段性教育已經不能滿足人們求知的需求。本世紀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必須主動打破學校階段性教育的束縛,在營造學習化社會的過程中,逐步實現向以學校教育為主體,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相結合的教育體係的根本性轉變。
5.教育科學,從部門專業學科向綜合性強的教育學科演進
21世紀的教育學發展,由於研究對象已經是從經濟生產活動的邊緣走向中心的大教育,既是新興產業又是一項崇高的事業,由於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自身發展的關係日益緊密,這必將衝破傳統教育部門專業學科的束縛,向以教育部門為主,社會各個部門共同參與的綜合性的大學科演進,因而教育科學研究必須有相當大的轉變與發展。
由以上5種發展趨勢來看,我們的教育將會更加的科學、合理和人性化。
二、家庭教育的發展趨勢
專家預計:我國家庭教育的發展趨勢,將會在如下7個方向上有所努力與進步。
1.“家庭教育質量意識”將在我國新一代中青年家長中凸現
傳統的家庭教育中似乎沒有定性定量分析“家庭教育質量”的標準,也沒有“家庭教育質量結構”的客觀坐標。於是,在新一代我國中青年家長的客觀需求中,新一輪家庭教育質量研究將應“需”而生。現代家庭教育質量結構已從二維(品德、智能)結構向三維(品德、智能、審美)結構轉變,家庭教育質量標準仍以“德育質量”為核心。
2.“素質教育走進家庭”將成為我國家庭教育主旋律
素質教育將以“德育”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貫穿於家庭教育的各個方麵,正逐漸為廣大“為人父母”者所了解。在家庭中“全麵實施素質教育”當是中國家庭教育的首要理念選擇。“素質教育走進家庭”,將要求家庭正確選擇實施素質教育的一係列目標定位:家庭裏素質教育不隻是針對孩子的,而是麵向家庭所有成員尤其是父母自身的素質培養的,家庭教育不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和翻版,而是應把教育孩子“學會做人”作為核心,把培養子女日常各種“習慣”作為主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