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父母應和孩子共同進步(1 / 2)

家庭教育成敗的關鍵是家長的自我教育。這個觀點被越來越多的事實所證明,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一個不愛學習,逐漸落後於孩子的家長,在對孩子實施教育時就很難出效果,甚至出現反效果。因為我們這個時代是人人需要學習的時代,在當前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誰不學習誰就落後,不論是孩子還是成人。

一、父母也需要主動學習

我們已經走進了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隻有學習,才能與時俱進;隻有學習,才能實行適應社會的發展的家庭教育,父母在孩子麵前是一個教育者,但從現代家庭教育看,父母首先應該是一個學習者。父母的雙重角色,是與孩子的呱呱落地同時產生的。所以家庭教育的過程,其本質是親子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的過程。

有一位教育專家曾經幽默地總結家庭教育成功的經驗為:家長也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他為什麼要把毛澤東對兒童的勉勵,作為當今家長的座右銘呢?其實這的確很有道理,因為我們這個時代是人人需要學習的時代,在當前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誰不學習誰就落後,不論是孩子還是成人。所以,家庭教育首先應該表現為父母們的主動學習。

某單位一項對中小學生的調查其中問到:“你對父母最大的期望是什麼”時,竟有不少學生這麼回答:“如果你們期望我們好好學習,那麼你們自己首先要天天向上。”

一位學生這樣說:“每天早上第一個起床的是我,為了應付那麼多習題,最後一個上床睡覺的還是我。我的老爸老媽卻從來不看書、不讀報,對我的要求目標沒有止境,考了95分,還要100分!真是太貪婪了!”

作為父母,如果聽到孩子這麼說,心裏一定會想:現在應該是我們享受生活的時候了,天天八個小時上班、賺錢,來滿足孩子的吃、穿、用,難道我們還……

是的,在當今終身學習的社會,當孩子難,做父母更難。

孩子從嬰兒到兒童,從少年到青年,有一個成長的周期,每個家庭都有一個生命周期,作為孩子的父母,同樣有一個發展周期。三者的發展與成長應該是同步的、和諧的。如果孩子成長了,父母仍原地踏步,停滯不前,這樣,父母就難以勝任養育教育孩子的職責,家庭教育的質量難以達到理想的水平。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教育環境。良好的環境能為孩子成長提供必要的條件,不良的環境則是教唆孩子犯罪的因素。很多“問題少年”和少年犯,都會潛伏於家庭,顯露於學校,危害於社會的。

二、父母更要有錯認錯

作為父母,往往較多的是關注孩子的成長與發展,不斷向孩子提出高期望、嚴要求。我們自己也有錯誤,不改的話怎麼來教育孩子?其實,孩子成長關鍵在於父母自身的改變,而父母自我改變的前提離不開自身的進步。

比如說孩子已從幼兒成長為少年、青年,作為父母仍然停留在孩子的幼兒期,那麼教育就無法進行下去,所以父母必須適時地改變自己的觀念,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

請看一位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的一個故事:

一次,女兒的考試成績得了72分,父親見狀,頓時很惱火,拒絕在手冊上簽名。女兒滿不在乎地說:“這次班上同學都考得不好,這個分數還算好的。奇怪,哼!不簽就不簽。”

“什麼?你再說一遍!”父親當時一衝動,抽了孩子一個巴掌,孩子捂著臉哭了。

這是這位父親對女兒第一次發這麼大的火。那天,女兒晚飯沒吃就躺下了。父親喝著悶酒說:“買了這麼多書又不看,這是浪費爹娘的鈔票,考得不好還要充胖子。”

平時每天早晨總是父親上班前叫醒女兒,這天他悄然走了。下班回家才知道,女兒醒來已是8點多,她餓著肚子帶著紅腫的眼睛匆匆趕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