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威信是這樣樹立的
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舉動,一言一行,乃至一些微不足道的細小事情,均對樹立自己的威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注意到這一點,我們就能輕鬆樹立起父母的威信。
1.父母的威信應“建立在父母的生活和工作上,建立在父母的公民麵貌和父母的行為上”(馬卡連柯語)
教育家馬卡連柯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
第一,父母應該對生活持樂觀積極的態度,努力工作勤奮學習,具備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工作作風和精神麵貌,具備作為一個國家公民所應有的那種有充分價值的、有覺悟的、愛勞動的、有道德的生活和行為。使孩子從小就對那些敬業愛崗、默默奉獻、努力學習的父母打心眼裏敬佩,樹立起父母的高大形象。
第二,父母必須品行端正,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切不可表麵一套,背後又一套,在外麵一個樣子,在家裏又是另外一個樣子。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應當做到。父母自己做得很差,卻對孩子提出很高的要求,這要求怎麼能為孩子所接受呢?如父母在家中對長輩不夠敬重,經常在孩子麵前公開鬧矛盾,吵吵鬧鬧,那麼,要求孩子尊重自己,尊敬長輩,可想而知,孩子是不會誠心接受這種要求的。孔子講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父母自身的行為就是無聲的命令,是真正的權威。
第三,父母的言行要一致,言而有信。我國古代就有曾子殺豬取信於小兒的記載,也有孟子母親為了說到做到,不欺騙兒子而買肉的故事,這些故事既說明了說話算數,說到做到是父母必須具備的素質,同時也說明了講誠實,守信用,“言必信,行必果”是父母擁有威信的重要條件。
第四,父母要善於控製和調節自己的情緒。高興要適度,生氣要得當,不要因為自己心情的好壞而影響正常麵部表情和說話腔調;更不要喜怒無常,一會兒逗笑孩子,一會兒又打罵孩子,這樣的父母是得不到孩子的尊重與愛戴的,因而在孩子麵前也樹立不起威信。
2.父母要深入了解孩子,幫助孩子,並在此基礎上對他提出嚴格的要求
父母要深入到孩子的內心世界中去,了解他在想什麼,關心什麼、喜歡什麼;了解孩子愛和誰玩耍,玩些什麼。喜歡什麼樣的遊戲活動,對周圍的人和事的態度如何等等。發現孩子的“秘密”,是父母教育孩子和樹立威信的基礎。另外,孩子在生活中還會遇到他不知道該怎麼辦的事情,遇到需要關懷和幫助的場合,父母應及時提供幫助和支持;對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父母要采取他所能接受的方式加以引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使孩子能聽從父母的教導並在實際行動中表現出來。
3.父母要安排和組織好家族生活,形成團結、和睦的氛圍
要使家庭擁有健康的、豐富多彩的生活內容,要求家庭生活規律化和正常化。父母之間要互敬互愛,互諒互讓。當發生矛盾或摩擦時,父母雙方要心平氣和地講明道理,妥善處理。切不可大吵大鬧,拳腳交加,用粗暴的方式解決矛盾;更不要固執己見,使矛盾升級,導致家庭破裂。這是保持父母在孩子眼裏美好形象和樹立威信的重要因素。
4.父母要求的統一,對其威信的樹立至關重要
對孩子存在的問題,父親一種態度,母親一種態度;或者父母一種態度,祖輩一種態度;一方嚴厲,一方寬鬆;一方斥責,一方袒護,這些都是不可取的,長此以往,父母在孩子麵前的威信就會蕩然無存。當然,當父母態度不一致時,不要當著孩子的麵持相反的態度,提相反的要求。例如,爸爸處理問題簡單粗暴,媽媽可以不表態,也不要當場反對,待事情過後,媽媽再說服爸爸,以取得一致看法後,再去安撫孩子,說明自己的不對,使孩子既不感到委屈,又會從內心深處信服家長,接受教導。此外,父母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還需對孩子提出嚴格的要求。對孩子的缺點或過失要認真、嚴肅處理,及時予以糾正,不能姑息遷就,放任自流。同時,父母合理要求一經提出,就要敦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麼,隻要孩子自己能夠做的事,就要讓他獨立完成,成人不要包辦代替。這是形成和保持父母威信所必需的。
總之,父母威信的建立在於實施正確的教育方法,而父母在孩子心中具有崇高的威信又有利於正確的教育方法的實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成為祖國建設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