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如何掌握學生的心理(1 / 3)

孩子處於成長階段,他們的心理難免有些不正常或不健康的地方,我們了解孩子的心理嗎?教師如果隻是一味追求升學率而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學生就隻能自己在心理痛苦的深淵中掙紮,那麼我們的教育就是不健全的教育。

一、學生的“心病”何其多

經有關部門調查研究發現,我國兒童及青少年精神衛生狀況令人擔憂。衛生部2004年秋季曾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精神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學校加強對教師的心理健康及精神衛生知識培訓,對孩子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及谘詢,是當前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

這是衛生部首次將兒童列為需要預防精神病的重點人群。據統計,我國17歲以下的兒童及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2020年以前全球兒童精神障礙將增長50%,成為最主要的5個致病、致殘和致死原因。而我國兒童及青少年的精神衛生狀況也確實令人擔憂。精神科專家臨床發現,中小學生精神障礙突出表現為人際關係、情緒穩定性和學習適應性方麵的問題。這些問題兒童中未成年時期的犯罪、酒癮、吸毒、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率是普通人群的5至10倍。

加強對學校教師和校醫等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精神衛生知識培訓,提高他們早期發現兒童和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的能力,針對不同年齡兒童和青少年的特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谘詢服務,為孩子們提供心理指導和幫助,是解決孩子心理問題的最好辦法,可惜各地都對此措施落實不力。

在2002年的時候,河南省就要求中小學校配備心理谘詢室及心理谘詢教師,但這一要求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鄭州市教育局要求各地區學校在2004年秋季開學後,各中小學的心理谘詢室要成立完畢。但不少學校還沒有對學生心理健康引起足夠重視,教師和家長陳舊的教育方式也遠遠不能跟上現代教育的需求。

在鄭州市舉辦的一個兒童心理谘詢會現場,對孩子的教育充滿疑惑的家長把專家圍得水泄不通。“我真不知道孩子整天在想什麼!一句話沒說完,他扭頭就走,根本沒辦法和他交流!”許多家長這樣說。麵對忽然長大的孩子,家長不知所措。同樣,孩子們也因為無處訴說而導致“心病”越來越多。

鄭州市八院兒童心理專家孔德榮說:目前青少年心理問題大多來自家庭和學校。家長期望值過高,溺愛、打罵都會給他們的身心健康帶來不良影響。孩子們學習任務重、生活單調,也是造成青少年心理失衡和焦慮的重要原因。

應試教育過分功利化,導致家長、老師無暇顧及孩子的綜合素質培養,更談不上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盡管鄭州市教育局早就要求各學校成立心理谘詢室,但真正成立心理谘詢室的中學寥寥無幾。即便有心理谘詢室的學校,也僅有一位心理谘詢教師,而且是授課教師兼任的。

一些到醫院心理門診求助的學生說,他們非常渴望能有人在他們最迷惘的時期進行指導,但身邊沒有這樣能夠讓他們信任的人。一位心理醫生說,等孩子到醫院求助時,其心理問題已到了比較嚴重的程度。對孩子的心理問題,如果能早發現,早治療,對其身心發展及心理問題的康複都是很有利的。所以,加強早期心理輔導是很有必要的。

“傳統的教育方式,早就跟不上孩子們成長的腳步了。”一位心理教師這樣感慨當今學生的變化。她說:她在心理教學過程中發現,青春期遇到的一些困惑是孩子們比較突出的心理問題,也是家長、學校麵臨的比較棘手的一個教育問題。有些話,班主任說出來,或家長說出來,孩子們聽起來會覺得不自然,可我在心理課上說,他們就覺得這很正常。關鍵是青春期的教育需要有個人來講。

現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如今學校已經發現有些男生會在宿舍樓裏拿著望遠鏡偷看女生在宿舍裏換衣服,這種行為是生理變化引起的心理變化,對異性好奇是正常的。但如果此時老師或家長用不正確的方式來批判,往往會形成負麵的效果。現在的教師在課堂上講“性”時還采取保留態度,仍然遮遮掩掩,但孩子們卻大方得多,他們甚至覺得老師講的不如自己了解的多。有些孩子甚至自己站到講台上給同學講起了性知識。其實,這樣開誠布公地講解,使孩子們青春期的一些困惑得到正確的解答,心理問題得到疏導,是很有必要的。

家長及教師麵對的一個非常突出的教育問題是中學生早戀,這也是心理教師們談的較多的一個問題。目前各個中學對此比較流行的教育方式是——發現戀愛就開除!一位學校負責人談到開除早戀學生,顯得很無奈:“學校是學習的地方,如果都由著學生去戀愛,怎麼教育他們成為有用的人?老師有升學壓力,哪有時間去對學生進行心理引導?開除一些有過分行為的學生,無非是對更多的學生起到警示作用,讓他們把感情上的事處理幹淨,把學習放在第一位,將來有個好的未來。”

但這種嚴厲的處罰手段效果並不佳,因為這是一種打壓的方法,早戀現象在中學校園不僅沒有絕跡,反倒有愈演愈烈之勢。讓老師們感到無法接受的一個事實是,如今在高中,學生們似乎對早戀相當認同。“他們對這種情況習以為常,而且互相包庇,老師如果追究起來,找人作證,沒有一個學生會站出來。”一位班主任感歎:“現在的孩子太難教了,他們的想法很奇怪,是我們沒有辦法了解的。”

一些心理教師對學生早戀現象卻持不同看法,他們認為,這是青少年生理發生變化過程中,產生的一種不可避免的心理現象,沒有必要大驚小怪。如果一味強製約束或是采取過激方式去幹涉,往往會誤了一個孩子的一生。早戀並沒有可怕之處,可怕的是,遇到了早戀的孩子,家長和老師沒有用好的方式去引導。一名高中生在談起學校對早戀同學采取的態度時,非常反感:“太恐怖了,為什麼兩個人互有好感,就要被開除出校門?愛情是一種機遇和巧合,我們想要了解的是,如果它在我們被大人認為不該戀愛的年紀出現了,應該怎樣去對待,而不是按照老師和家長所采用的強製方式,感情怎麼能用開除就了斷呢?”

一位心理教師對早戀的學生說過這樣一段話:“在成長的階段,對異性產生好感是正常的,但是千萬不要在這個時刻停留。就好比一列火車,老師帶著一班的同學去旅遊,有的同學看到了邙山,為了這個景色下了車,卻不知道,火車不會停下來,它的目的地是泰山、黃山。下了車的同學再也搭不上曾經搭上的這列火車。所以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什麼,要不要在火車剛剛啟程時,就為了一個普通的風景而停下腳步……”這位老師說,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引導很重要,有些話換個方式說,可能孩子就聽進去了,但是強硬的態度肯定容易引起他們的反感。

在網絡時代,各種各樣的信息從四麵八方湧進孩子們的視野,影響他們的觀念和行為。教育者感到最突出、最棘手的,還是性教育。開展性教育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而且堵不如疏。否則,隻會讓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受到更多的傷害,他們在這方麵的“博學”是不全麵的,甚至是不正確的。

關於性的問題,初中生遇到的問題是對於身體變化的好奇、恐慌及不適應,而高中生遇到的問題則是在好奇的同時是不是去實踐。高中生在“戀愛”中出軌的事越來越多,家長們對成長中的孩子越來越擔心,但又苦於不知如何去同他們溝通。家長的觀念還停留在他們上學時接受的教育上,用舊的觀念來教育現在的學生,根本不能被孩子接受。所以輪到教育孩子時,也同樣束手無策。

“現在的孩子成長太快了!”采訪中,許多教育工作者如此感歎。到底什麼樣的青春期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也許成年人應該正視孩子們的問題,並給他們應有的尊重。學校裏雖然有心理輔導課程,但對實踐的指導卻遠遠不夠。

總體來說,目前的心理教師隊伍遠遠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一些學校成立的心理谘詢室也都較小,既是教師辦公室又是心理谘詢室。一些雖然開設了心理谘詢室,但平時也很少有學生來找她谘詢,孩子們心裏還是覺得:心理谘詢教師也是老師,在心理上有種距離感。但是心理谘詢對成長中的學生來說的確非常重要,如今學生們接觸麵廣,心理容易出現波動,這就更需要成年人對他們進行及時的引導。很多學生學習成績下滑,行為古怪,與心理變化有著必然的聯係,這不是靠打罵、諷刺就能解決的。

不少專家認為青少年心理問題需要家長、教師和心理醫生三方互動,由家長進行日常教育,出現問題時由心理醫生給出治療方案,教師督察實施。其中家庭教育是重中之重。學校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教師如果隻是一味追求升學率而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學生就隻能自己在心理痛苦的深淵中掙紮,那麼我們的教育就是不健全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