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胎教步驟(6)(1 / 3)

②心理轉移法。孕婦自己或丈夫可以用暗示、活動和幽默等方法來轉移孕婦的注意力,使其從不良情緒中走出來。初次懷孕的女性對分娩充滿了恐懼感,認為那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這時丈夫就應對其進行語言的暗示,如“你的骨盆較寬,很適合分娩”、“你體格強壯,分娩時力氣一定不小”等。有些孕婦因為過於注意胎兒的性別而擔憂,丈夫可以對其說“世界因為有了女人而五彩繽紛”來消除孕婦的緊張情緒。有時不出聲的文字語言,也能給人以強烈的暗示,達到情緒調控的目的,例如給孕婦送上一束濃鬱芳香的鮮花,並附上一張紙條,上麵寫一些有針對性的暗示語言“陣痛的到來就是幸福的開始”,“生育是女人神聖職責與高尚品德的體現”等。另外孕婦可根據自身特點及愛好,可以進行繪畫、唱歌、遊戲、散步、集郵、釣魚等活動,轉移注意力,避免消極因素如擔心嬰兒性別、害怕分娩疼痛及是否順利等,從而保證平穩安定的情緒。

③幽默情趣法。幽默對各種類型消極情緒,都是一劑通用的“良藥”。製造幽默的方法很多,如給孕婦提供幽默畫刊、音帶、說個笑話、講些幽默故事等。幽默主要來自於親人的機智詼諧,比如當看到孕婦因疼痛而皺眉呻吟時,就說:“小寶寶夠調皮的,給你這位未來的媽媽一個下馬威,看你當媽媽是否合格。”當看到孕婦因親人回來晚了無人陪伴而顯得抑鬱沮喪時,就說:“你唉聲歎氣不要緊,還愁眉苦臉,胎寶寶哪裏還有興趣跑出來。”這些幽默的語言都是在與孕婦融洽接觸交往中的自然流露,注意把握分寸,不然孕婦會把幽默當嘲笑,結果就適得其反了。

(2)營養的攝取

懷孕的早期由於早孕反應,孕婦的食欲不好,很容易造成營養的缺乏。到懷孕的第四個月時,早孕反應大都已經消失,食欲已恢複正常,不論吃什麼都覺得非常可口。但此時仍不可掉以輕心,因為從這個階段開始,胎兒的運動增多了,正值胎兒需要大量養分的時期,所以孕婦必須均衡地攝取各種需要的營養素,這不僅是為了胎兒,也是為了自己本身。

所謂的“均衡營養”,就是合理適量地攝取包括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無機鹽、維生素等的營養素,這些營養素對自身和胎兒有著不同的作用,缺一不可,不要因為喜歡吃某種食物養成偏食的習慣。

蛋白質由多種氨基酸組成,人體所需氨基酸有20種之多,其中8種是人體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須從動物或植物性食物中攝取,這種氨基酸稱為必需氨基酸,含有大量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質則為優質蛋白質。優質蛋白質是建造胎兒器官組織的重要成分。家禽類,如牛肉、豬肉、羊肉、兔肉、鴨肉及蛋類等;果實類,如花生仁、南瓜子、西瓜子、杏仁、核桃仁、葵花子等;水產類,如甲魚、海龜、牡蠣、墨鬥魚、章魚、帶魚、鯽魚、鱅魚、鯉魚、鱔魚及蝦等;奶類,如牛奶、羊奶,以及大豆和豆製品中的優質蛋白質的含量比較豐富。孕婦在攝取蛋白質時,應注意動物性蛋白與植物蛋白混合食用。這樣能使兩者中的氨基酸相互補充,更好地增加蛋白質的利用率。

脂肪是胎兒發育的必需營養。脂肪中的腦磷脂、卵磷脂及DHA是胎寶寶大腦細胞的主要原料,其中DHA能促進大腦細胞數量的增加和發育。研究表明,如果孕婦在孕期攝入足量的脂肪,生出的孩子較聰明。脂肪分為動物性脂肪和植物性脂肪,動物性脂肪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品中,如全脂奶及製品、肥肉、黃油和豬油中,可可油和棕櫚油中含量也很高;植物性脂肪主要存在於大豆油、芝麻油、玉米油、穀類食物中;DHA在海魚、甲魚油中含量較高,核桃仁、葵花子仁等堅果攝入體內,經肝髒轉化也可合成為DHA。孕婦每日所需的脂肪大約應占每日總熱量的25%~30%,由於妊娠時動物性蛋白質攝入增多,自然動物性脂肪也隨之增加,因而妊娠時應該使用植物油,日攝取量大為2~3大匙。孕婦在攝取脂肪時應注意,動物性脂肪膽固醇含量較高,孕婦過多攝取容易導致高膽固醇血症,給孕婦帶來不利影響,而植物性脂肪能夠降低動物脂肪中的某些膽固醇,所以應該兩種脂肪混合使用。還要注意的是,脂肪的攝入量一定不要超過每日所需量,因為脂肪攝入過多會導致肥胖,不利於孕婦的分娩。

碳水化合物是胎兒新陳代謝的必需物質。碳水化合物通常稱為糖類,它是人體熱能的主要來源,是胎兒用來呼吸的主要能源。穀類如大米、小米、玉米、薯類及各種蔬菜和水果中均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孕婦每日所需的熱量除了蛋白質和脂肪的熱量外,剩餘熱量就是由糖類來補充了,大約為每日所需熱量的50%~60%。通常,孕婦每日主食應在孕前的基礎上增加50~100克為宜。孕婦在妊娠中晚期,如果每周體重增加350克,說明糖類攝入合理,如果體重增加過多,應減少攝入糖類並以蛋白質和礦物質來代替,同時多攝取維生素和礦物質。如攝入過多的糖類則易懷上巨大兒造成日後難產,而且過多的糖會消耗體內的鈣質,造成體內鈣的缺乏,引起骨質疏鬆、牙齒脫鈣等疾病。鐵、鋅、鈣等微量元素在胎兒的發育過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一定注意不能缺乏。鐵是胎兒生長發育及胎盤等附屬物的生成所必需的物質,如果孕婦缺鐵就會發生貧血,貧血會使未成熟兒、低體重兒、早產兒的發生幾率明顯增大,而且孕婦妊娠中毒症的發生率也明顯高於正常孕婦,還會使得分娩時間延長,出血量增多,產褥期抵抗力下降,所以孕婦應多吃動物肝髒、瘦肉、禽類、魚類等,其中肝髒含鐵量最高,豆類食品和麵食含鐵也較多,且吸收率高,每天鐵的攝取量不應少於28毫克。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它們所含的維生素C可增加腸道對鐵的吸收。鋅在人體內的新陳代謝中有重要作用,並可促進腦細胞的增殖及蛋白質的合成,孕婦缺鋅可導致胎兒畸形,發生腦積水、無腦兒。缺鋅容易發生於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孕婦,高蛋白質的食物含鋅量均很高,如動物肝髒、瘦肉、蛋黃等,魚類、海螺、海蚌含量也較高,每天鋅的攝入量不應少於20毫克。鈣是胎兒骨骼發育的必需物質,自妊娠第4個月,胎兒開始長牙根,此時正需要大量的鈣元素,如孕婦此時期攝取不足,體內的鈣就會向胎體轉移,導致孕婦牙齒脫鈣、小腿抽筋,甚至發生骨軟化,而胎兒容易出現牙齒發育不健全,出生後易患佝僂病。奶和奶製品不僅含有豐富的鈣,而且吸收率也很高,是最理想的鈣源,蝦皮、帶魚、海帶、薺菜、豆腐等食物含鈣量也很高,孕婦每天鈣的攝入量不應少於1000~1200毫克。另外孕婦還應注意,不要忘記多去戶外接受日光,日光可促進孕婦身體合成維生素D,而維生素D則可促進食物中的鈣在體內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