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要讓孩子不過分地依賴某一個人,還得從孩子的成長環境,教育孩子的方法等多方麵入手,找到形成孩子傾向性依賴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教子處方
給孩子創造一個和諧的生活環境
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家長們的反應往往是要麼責備孩子,要麼相互埋怨。但是不從全局客觀地來考慮,就很難解決問題,尤其是對於孩子傾向性依賴的問題,更需要一個通體的考慮。父母可參考以下幾種方法:
1.家長之間要協調好
這個方法就是基於在分析原因的時候提到父母對待孩子態度失衡而提出的對策。尤其是媽媽不要表現得太“強勢”,這裏的強勢是指對孩子過分保護。當孩子覺得你是他的保護傘,有任何風雨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躲到你的庇護之下,那就會使孩子喪失獨立性。同樣,爸爸對孩子也不能過分粗暴,這會加速孩子內心天平的失衡。因此,家長(包括其他的親人,比如爺爺奶奶等)之間要多交流,爭取共同為孩子營造一個和諧的成長環境。
2.讓孩子有屬於自己的空間
讓孩子擁有自己的小床,讓他在裏麵覺得舒適。這張小床對他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同時為孩子布置玩耍的環境。當孩子學會爬或走以後,他會越來越勇敢,願意四處走動,這對孩子的成長是很有益的。把房間安排得很安全,讓孩子自己做一些嚐試性的活動能鍛煉他的自主性。另外,對孩子來說,房間就是一個很大的空間,這對於孩子擺脫狹小環境的依賴也有幫助。
3.與孩子玩“藏貓貓”的遊戲
孩子長大一些時,家長可以和他玩“藏貓貓”的遊戲,並逐漸延長你躲起來的時間,甚至可以走得遠一點。這樣,通過玩,孩子可能就會逐漸適應,慢慢就可以跟大人分開了。另外,還可以趁孩子不注意時離開,這樣對父母和孩子都好。比如孩子正忙著做遊戲或吃飯時,他的注意力不在你身上,你可以在這時離開。
4.鍛煉孩子的社交能力
不要總是擔心孩子會受到傷害而將孩子包圍起來,因為孩子總會長大,總要獨自與各種人交往。因此,從小鍛煉孩子的社交能力不僅僅能使孩子擺脫傾向性依賴,還對他以後的發展很有幫助。你可以請同事的孩子,或者幼兒園的其他小朋友常來家裏做客,也可以讓孩子參加一些夏令營活動等等。當他有了可有信任的好夥伴,便不會總粘著家長了。
此外還可以給孩子安排一些任務,采取適當的激將措施,讓孩子有獨立去做的意識。隻要把握好孩子成長的大環境,並在一些細節上注意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擺脫傾向性依賴便不是多麼困難的事。
3.推卸責任:什麼都是別人的錯
家長傾訴
老師讓同學們把昨天留的作業交上來,小強把整個書包都翻遍了也沒有找見,他心想:一定早上媽媽裝書包的時候忘記幫我裝進去了!
“老師,我忘帶了,明天再交行嗎?”小強舉手對老師說。
“老師昨天不是囑咐你們今天一定要帶來嗎?”老師麵帶微笑對小強說。
“不怪我,老師,我昨天告訴媽媽好幾遍,可她還是忘了。”小強理直氣壯地回答道。
晚上回到家中,小強開始埋怨媽媽沒有幫他把作業裝進去,“都怪你,老師批評我了!”小強撅著嘴十分不高興。
“你昨天晚上在客廳寫作業,沒有把作業本拿回去,媽媽沒看見呀!”媽媽解釋道。
“那你為什麼不提醒我把作業本拿回去?”小強頂嘴道。
這時爸爸回來了,問明情況之後爸爸說道:“小強,你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記清楚,怎麼能什麼都怨媽媽呢?”
“我記清楚了,我告訴媽媽好幾遍要幫我裝好作業,是她沒有記清楚……”邊說著,小強委屈地抹起了眼淚兒。
爸爸媽媽都不知該如何是好。
專家分析
不負責任的孩子身後,往往是太負責任的家長
現在這一代的孩子,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由於生活條件的優越,家長過多的包辦與嬌慣,使得孩子的責任意識十分淡薄,甚至對此毫無理解。他們認為父母幫他們做任何事,都是理所應當的。一遇到煩心的事首先責埋怨家長,在他們看來自己是永遠沒有過錯的。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尤其是對於正在成長的孩子來說,外界給予他的一切都會在他幼小的心靈中逐步打下烙印。與中國的家長相比,外國的家長有一套全然不同的教育理念。他們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向孩子灌輸一種思想:不給別人添麻煩。並讓孩子獨自處理生活中的各種事情,從簡單到複雜,逐步推進。這樣一來,孩子就會明白什麼是責任,如何對自己負責。相反,我們的孩子之所以在任何時候都拒絕承認自己有錯,將責任推到別人的身上,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孩子根本就不懂得什麼叫責任。家長即使解釋給他聽,他也覺得那是和自己不沾邊兒的。長此下去,將會在以下幾個方麵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影響:
使孩子的積極性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