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泣,家長要沉得住氣。你可以先延遲一分鍾,讓孩子在還沒有撐破信心之前出現在孩子的麵前。這樣,孩子不至於產生恐慌。之後,再慢慢地多延長一些時間。哭是孩子尋求幫助的一種必要信號,但家長有必要讓孩子學會等待。在孩子等待的時間裏,告訴孩子你正在做什麼,孩子逐漸地會開始接受媽媽做事和媽媽出現在自己麵前之間有一個因果關係。慢慢地,孩子隻要聽到媽媽的聲音內心的煩躁就會消減。如此操練一段時間,孩子對“延遲呼應”的態度就會從“憤怒”變為平和了。

家長也可以在孩子有一些要求,比如想要一件玩具或是什麼食物的時候,遲一會兒給他,並告訴孩子不立馬給他的原因。比如,“噓!玩具正在睡覺呢。等他睡醒了你再跟他玩。”“你摸摸,稀飯很燙,等涼了再吃,不然會燙到嘴巴的。”等。

對於較大一些的孩子,也有不少可具體操作的方法:比如當孩子提出想去動物園時,媽媽可以告訴他:“這兒有4個蘋果,寶貝每天吃一個,吃完了就到星期六了,爸爸媽媽就可以帶你去動物園了。”這是利用視覺輔助,幫助孩子理解時間的概念。

2.教孩子學會善解人意

由於任性,很多孩子都會對父母提出一些過分的要求。如果孩子很懂事,可以理解父母的辛苦,便會善解人意地給父母足夠的時間來幫助自己完成心願。

生活小事鑄就孩子的高素質,父母可以使孩子在平素的日積月累中慢慢懂得還有比自己的要求更重要、更緊急的事情,學會善解人意、習慣於等待。比如,孩子要求和媽媽一起看動畫片,此時媽媽可以和孩子商量:“媽媽有件重要的事情要做,等辦完事再和你玩好嗎?”如果孩子不肯,你可先肯定孩子:“要是把重要的事耽誤了,媽媽會著急的,你是懂事的寶寶,你願意讓媽媽著急嗎?”“不願意。”“那你就等媽媽一會兒,好嗎?”孩子一般會答應的。再比如如果四歲的孩子將玩具散落一地提出到外麵玩,你可以答應他的請求,但前提是讓他把玩具放回原處。

讓孩子習慣並平靜地接受延遲滿足,離不開表揚和獎勵,而且是需要長時間的作用。家長應該以身作則,對待自己的工作不要表現地過分心急,同樣對待孩子也是。另外要注意循序漸進,從易控製的事做起。在多年的觀念傳遞之後,孩子就會把它內化為自身的一種素質和能力。

3.讓紅綠燈帶給孩子啟示

帶孩子過馬路時,教他觀察前方的交通指示燈,告訴他“紅燈停,綠燈行”。這不僅僅是在教孩子交通和安全的知識,也是很好的訓練孩子忍耐力的機會。孩子會親眼看到,當紅燈亮起時,同一方向的所有車輛和行人都必須停下來,等待綠燈亮起才通行。這讓他漸漸了解,忍耐不僅僅是對他作出的個人要求,而且人人都有需要等待的時候。

4.和孩子玩“不許動”的遊戲

孩子都喜歡做遊戲。平常在家裏家長可以和孩子多玩“不許動”的遊戲。喊出口令:“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許說話不許動,不許走路不許笑!”的口令,往往比要求孩子“別亂動”管用得多。而且孩子還會覺得很有意思。無論遊戲的參與者本來是什麼姿勢,口令完畢都必須立刻保持不動。如果有人先忍不住說笑或有小動作,這個人就要被懲罰。“不許動”之類的遊戲能幫助孩子學會控製自己。

11.怯場:一考試就出狀況

家長傾訴

露露上小學三年級,每天放學回來都會主動回到自己的房間學習,所以一直都是讓爸爸媽媽很放心的孩子。開家長會的時候,老師也經常誇獎露露,說她上課認真聽講,作業完成得也十分出色。

但是有一點令老師和爸爸媽媽都十分奇怪,就是露露每次考試,無論是平常的小測驗還是期中、期末考試成績總是不理想,與她平日的表現完全不相符。

又快到期中考試了,爸爸媽媽決定讓老師幫忙一起觀察一下,看看露露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裏。

考試的前一天晚上,露露吃得很少。

“露露,今天的飯不好吃嗎?怎麼吃那麼少?”媽媽裝作隨意地問道。

“不是,我不餓。”露露說完就回自己的房間了。

平常露露吃過飯,會看一小會兒電視,然後再回自己的房間學習,一會兒再回去睡覺。可今天露露吃過飯,立馬就回房間了,也沒有看書,就直接睡覺了。

第二天早上,露露也是隻喝了一口牛奶就走了。

快到中午的時候,媽媽接到老師的電話,讓她快趕到學校醫務室,露露在考試的過程中暈倒了。

專家分析

解決怯場問題要從外界和孩子自身兩方麵入手

很多家長都反應:自己的孩子平常很聽話,學習也很主動認真,但就是考試怯場,考試成績也總是不理想。這使得家長十分苦惱,既害怕孩子壓力太大,也擔心怯場會影響孩子的前途,畢竟每個孩子從小學到大學,要經曆無數個大大小小的考試。如果無法正常應對的話,自然無法自立起來,畢竟成長的路上要麵臨諸多比考試更大、更艱難的場麵。

考試怯場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它是一種短暫性心理失常現象,是由各種原因造成的情緒過度緊張所致。表現為在考場看到較難的題目會馬上心慌意亂,導致對簡單的題目也無法解答;還有就是看到平日練習過的題目也會由於過度緊張而導致對儲存在頭腦中的材料無法記憶等。嚴重者還可能出現頭暈(俗稱暈場)、目眩、惡心症狀等,結果造成考試失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