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在學校裏,老師為了班級在比賽中獲得好成績,總是派出個別尖子代表集體“上陣”奪魁。家長、教師在不經意間已經將自己的虛榮心轉嫁給了孩子,在給孩子罩上光環的同時也在暗示孩子怎樣讓師長為自己感到驕傲,怎樣去滿足成人的虛榮心。

無論是大的環境,還是小的事情,如果不注意都會滋生孩子的虛榮心。讓孩子正確地對待別人的誇獎,以及尊重的涵義才能從根本戒掉孩子過分的虛榮。

教子處方

將孩子的虛榮心控製在適度的範圍內

過分虛榮不僅會傷害他人,還會傷害自己。這麼說,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未免有點兒“一棍子打死”的感覺。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講,虛榮心代表著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自我意識的增強,表明他們期待著展示出自己最美好的一麵以贏得大家的認可、稱讚。孩子的虛榮心大多出於單純而強烈的不服輸的心理。因此隻要將孩子由虛榮心激發的情緒控製在一定範圍內,它就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

家長具體應怎麼做呢?

1.把孩子的虛榮心遏製在萌芽狀態

當孩子的虛榮心初露端倪的時候,總會有一些具體的表現,比如向家長索取新的文具、書包等等。家長此時應引起注意,不要立即滿足孩子的要求,當然更不能對孩子嚴厲訓斥,可以通過與孩子交流的方式引導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物質觀,比如家長可以問孩子:“班上老師最喜歡班上的誰啊?”、“班上學習好的那些同學,他們的文具是不是都是新的呢?”等等,這樣可以讓孩子明白要受到別人的尊重愛戴關鍵還是得看學生具體的表現,而不說誰外在最華麗,誰就受歡迎。

2.要客觀地評價自己的孩子

對孩子適度的誇獎可以讓孩子擁有信心,更好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但是如果過分誇獎,就會使孩子像事例中的菲菲一樣,飄飄然不知所以。這很容易使孩子形成不切實際的生活態度。所以,父母不要過分誇獎孩子,也不要過分貶低孩子,隻須給孩子適中客觀的評價即可。

3.引導孩子看清虛榮背後的實質

很多孩子往往對外在華麗的東西感興趣,因此很容易被事情的表麵現象所迷惑。我們知道,現象和本質並不能完全等同起來。有些人通過勤勞致富,而有的人則通過歪門邪道牟利,雖然這兩種人可能當前生活水平都差不多,但實質卻不可混為一談。

家長應培養孩子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探究意識。比方說當孩子提出一項要求之後,家長可以與孩子“談條件”,如讓孩子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等,並要求孩子不能敷衍而是認真完成。當孩子體會到稍許的不易時,再通過講故事等方式讓孩子明白,其實很多人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了許多困難之後才擁有自己渴望的東西,僅僅有虛榮心是遠遠不夠的。

最後,還是得提醒家長要掌握好分寸,合理引導孩子的虛榮心發揮其正麵的作用。因為一個全無虛榮心的孩子也很可能就是一個不思進取的孩子。

15.不求上進:差不多就算了,第一名又不能當飯吃

家長傾訴

媽媽到學校參加淘淘的家長會,回來之後心情很不好,但還是努力作出一副和悅的表情。對淘淘說道:“淘淘,你對這次的成績滿意嗎?”

“媽媽,上次我考37名,這次考了36名,已經有很大進步了呀!”

“那這一段時間你都努力了嗎?怎麼老師說你上課經常調皮搗蛋、不認真聽講呢?”

“我聽講了媽媽,能聽懂的我都聽了,一直到聽不懂了我才不聽呢!”淘淘還振振有詞。

“有了問題更應該認真聽,課下多向老師、同學請教,怎麼能越不懂越不聽呢?”媽媽的語氣有些嚴肅了。

“媽媽,你別生氣,我下次肯定還進步呢!”淘淘看媽媽臉色不對立馬換了口氣。

“你應該向學習好的同學看齊,看看人家考第一的同學是平時是怎麼要求自己的。”媽媽說。

淘淘低著頭發呆,嘴裏還嘟囔著:“差不多就算了,第一名又不能當飯吃……”

專家分析

得過且過是懶散的外在表現

爭強好勝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很多孩子都有這種心理。如果家長能合理引導,使這種心理得以健康地發展將使孩子在以後激烈的競爭中占據優勢。外在的力量總是通過個人的內心才能發揮作用,因此,內心的強大是一個人自立的根本要求。但是也有不少孩子對自己要求不嚴,凡事都持一種得過且過的心態,單單是“貪玩”、“不懂事”等字眼並不能很好地概括和解釋孩子的這種態度,而采取激烈的懲罰措施逼迫孩子以高標準要求自己也是行不通的,甚至還會由於兒童特有的逆反心理而產生適得其反的作用。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一種嚴謹認真的態度對待學習。因為從孩子入學到大學畢業,學習將一直伴隨著孩子成長。如果孩子能自始至終都能嚴格要求自己,必然能打磨出一個意誌堅韌、目光高遠的青年。但是對於孩子的懶散、懈怠,家長也不能過於著急,應首先了解孩子此種心態的根源在什麼地方。

一般來說有以下幾種原因會使得孩子持有“得過且過”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