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覺得理想就是以後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天天答道。

站在一邊的媽媽一時間不知道怎麼跟兩個孩子說。

專家分析

安逸的生活導致孩子覺得不需要理想

什麼是理想呢?理想就是人生的奮鬥目標,是對未來生活的追求,是對未來社會的向往。自立的人在踏上征程的時候就帶了理想一同前行。因為理想是有光芒的,總會為人照亮前方的路途。

孩子們最富於理想,最有雄心壯誌。作為父母,要愛護孩子們那天真、純潔的向往未來的美好理想,並促使子女為了理想而努力奮鬥。但前提是讓孩子對理想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無論是理想的取向,還是理想的實現方式。

有一個對2000多名3至12歲之間的孩子做的關於理想的調查,結果表明:有70%以上的孩子對未來有暢想,30%左右的孩子不想以後的事,或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理想”。而在70%有理想的孩子中,幾乎什麼理想都有,當機器人、當公主、當老板、當明星……孩子們覺得自由最好,有錢也好。

從以上的調查顯示,我們可以看出,真正對理想有正確認識的孩子並不多,那究竟是什麼讓孩子要麼對“理想”總是處於一種“幻想”的狀態,要麼根本就沒理想呢?

受外界信息的影響

首先是父母的影響,這種影響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方麵是父母的職業令孩子產生向往,從而沒有結合自身的情況就認定了自己將來要像父母一樣。孩子總會說“我長大想當總經理,像爸爸一樣威風”、“我長大要去爸爸的公司上班,那裏有很多的電腦”等諸如此類的話。很明顯可以看出,家長對孩子的立誌有著很大的影響。

另外一方麵表現在家長對孩子所謂理想的安排上。在上述提到的調查中,有一個女生說:“現在我在學鋼琴,人家問我長大要做什麼,我就說要做朗朗那樣的鋼琴家,其實這都是平時媽媽說的。可我真不知道我長大想做什麼,沒工夫想,也懶得想。”這樣的孩子隻能埋首跟從家長的步伐,自然無暇來思考遠方的理想是何物。

還有是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事物,尤其是一些潮流性質的信息更是容易對孩子有影響。

孩子覺得不需要理想

這是針對尚對理想沒有概念的孩子來說的。

有這樣一個故事,家長或許能從中的得到些啟示:

有一個到海邊旅行的人,看到一個漁民懶洋洋地躺在沙灘上邊曬太陽。雖然他的旁邊掛著漁網,其他的漁民都下海了,而他卻絲毫沒有下海的意思。

這為旅客就好奇地問道:“你為什麼不下海捕魚呢?現在正是捕魚的好時機啊!”

那漁人回答到:“我為什麼要捕魚呢?”

旅客說:“捕了魚,可以拿魚賣錢啊?”

“拿了錢又做什麼呢?”漁人再一次反問道。

“有了錢就可以住上寬敞的房子,吃上好的啊!”旅客回到說。

“有了那些又幹什麼呢?”漁人接著問。

“那樣的生活多舒服啊!”旅客感歎道。

“要是為了舒服的話,那我現在這樣曬著太陽就已經很舒服了,我為什麼要費那些周折呢?”

漁人說完,旅客便無法應答了。

這個故事裏漁人的心態其實也影射了不少孩子的心理,父母為自己提供了優越的條件,生活的安逸已經消磨了他們意誌的棱角,於是孩子便覺得自己不需要理想了。

其實,隻要家長們能有心為孩子做一個好的導航手,就不怕孩子的理想會偏離航向了。

教子處方

做優秀的導航手,引導孩子樹立積極的理想

很多家長可能都曾經問過自己的孩子,長大後準備做什麼,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門:歌星、老師、開飛機、開公共汽車、賣電影票甚至做飯等等,家長要麼笑意盈盈,要麼大吃一驚,要麼皺眉暗自歎息……

理想是每個孩子都掛在嘴邊上的詞語,但並不一定每個孩子都理解其真正內涵。但家長一定要明確,從小樹立正確的理想,其價值將貫穿孩子的一生。在孩子樹立理想的過程中,家長可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做一個優秀的導航手:

1.讓孩子領悟到理想的真正含義

在通往理想的路途上,沿途的風霜雨雪自然是少不了。而孩子還無法意識到這一點。家長們可以為孩子講一些和實現理想有關的故事,讓孩子漸漸產生“噢,原來理想不是我想象的那麼簡單”之類的想法。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孩子會開始嚴格要求自己,並在實踐中不斷的修正理想的形狀,對理想有真正清晰的認識。

2.讓孩子知道實現理想的途徑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嘴裏說出的理想,多去問他一些“為什麼”,作為最好的教育契機。比如孩子要做醫生,可以先問他為什麼要做醫生。然後用淺顯的道理告訴他做醫生要具備哪些知識,還可以把一些著名醫生的事跡講給孩子聽。告訴他要從小好好學習,多汲取知識,才能實現這個美好的理想。

3.不要驕縱孩子

所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而許多孩子於“少壯”之時並不是不努力,而是不用努力。不少事實已經證明,家庭優越的孩子往往進取心不強,反而一些由於家境貧寒而經曆坎坷的孩子,很早就會為自己立下誌向,並為之奮鬥。童年是播種理想的最佳時期,他們充滿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向往,這種理想將推動他們奮鬥不息。家長一定要引導孩子,立下誌向,刻苦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