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很多家長在處理孩子說謊問題的時候,往往忽視了將誠實提出來,讓孩子明白該如何做才是誠實。從頭到尾隻講說謊如何不對,對孩子傾斜的思維無法起到扶正的作用。一些家長其實本來已經了解事實的真相,但總出於某種原因來詢問孩子。家長的目的是想通過“戳穿”孩子的謊言來對孩子進行教育,但這實際上卻會給孩子製造說謊的機會。

因此,家長在不了解情況的時候,不要一味地向孩子了解情況。一旦了解了情況,就該直接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孩子的行為又錯在哪裏。要知道,獎勵誠實比懲罰說謊對孩子改掉愛說謊的毛病更有效。因為逆反心理在一定時候會發揮作用,有時孩子在這種心理的作用下甘願冒險去說謊。而順從父母的意願努力地朝著誠實的方向努力則是一個正向的思維,也會使孩子的性格朝著良性的方向發展。

教子處方

通過正麵的鼓勵引導犯錯的孩子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孩子早退去網吧玩遊戲了,一直玩到很晚才回家。回家之後,爸爸把兒子叫到跟前來,問了孩子幾個關於遊戲的問題,臉上一直都帶著笑容。孩子見爸爸並沒有怒容,聊的話題又是自己感興趣的,便和爸爸興致勃勃地說了起來。說著說著,一不小心說漏了嘴,說到自己今天玩的遊戲如何有意思。當他反應過來之後,發現爸爸仍然沒有責怪他。爸爸對他說:“兒子,其實爸爸知道你玩遊戲了,但是爸爸不想怪你,因為爸爸小的時候也很貪玩。爸爸沒有直接把你從遊戲廳裏帶回來,是因為爸爸覺得應該尊重你,而且我也相信我的兒子知道自己錯了之後會改正的,對嗎?”爸爸語氣很平和,孩子點了點頭。從那之後,男孩再也沒有利用上學的時間去玩遊戲,而是在周末的時候由爸爸帶著一起玩。

這位家長教育孩子的確都自己的過人之處。首先,我們要知道,孩子隱瞞了真相之後,最直接的表現往往就是很擔憂、害怕,因為他們知道家長一旦了解了真相會批評,甚至懲罰他們。但這位家長卻給了孩子一個意外,不是當麵指責孩子的行為,而是先與孩子聊起了他感興趣的話題,打消孩子的戒心。然後再講道理,在講道理的過程中也是通過正麵的給予孩子鼓勵和肯定的方式,而不是強調孩子說謊行為的後果有多嚴重。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歸結出教育孩子要誠實,不說謊的方法:

1.不要給孩子說謊的機會

拿上麵這個故事來說,如果這位父親在已知孩子有撒謊行為的前提下,質問孩子:“你這麼晚回來去做什麼了?”這就會給孩子一個說謊的提示。家長應直接指出問題或者轉移話題,而不是提示孩子應該如何花費心思為自己的行為打圓場。這樣一來,孩子便不會一犯錯就想到要如何說謊來應對父母對其行為的質問。

2.多鼓勵孩子

這裏的鼓勵有兩方麵的含義。一方麵,孩子有時候說謊,是害怕別人會否定自己。家長應多鼓勵孩子,讓孩子樹立起對自己的信心。這樣他就不會因為經常擔心自己的成績,或者某種行為有問題就否定自己而說謊了。另一方麵,當孩子說謊時,家長應用行動告訴孩子你是愛他的,不論他做了什麼,隻要他承認,你都會原諒他。

另外,不要強調孩子的謊言。當孩子已經知錯時,就不應該再以“你再不能……”這樣的語氣來警告孩子,而最好能告訴孩子以後該怎麼做。

3.做孩子的榜樣

在做孩子的榜樣方麵,家長不應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因為孩子接受抽象的道理尚需一定的時間和經驗,但具體的行為對他們的影響卻是很大的。因此,家長們若想有一個誠實的孩子,就先讓自己成為孩子的誠實表率吧。

另外,區別對待孩子做的錯事和他的說謊行為,選擇上述的方法讓孩子明白誰都會犯錯,但如果犯了錯還要說謊隻會帶來更多的麻煩。同時,家長可以多給講一些和誠實有關的故事,讓誠實在孩子的心中成為一個美好的標榜。這樣,孩子就會努力地朝著誠實努力了。

20.被動:做什麼事都要家長提醒

家長傾訴

默默上小學二年級了。

這天,爸爸媽媽要同時出差三天,就把默默帶到爺爺奶奶家,讓兩位老人幫忙照看三天。

爺爺奶奶不知道具體什麼時候該叫孫女兒起床,總想著讓孩子多睡一會兒,一直到隻差半個小時上課的時候才叫默默起床。結果上學遲到了。

默默晚上回來一臉的不高興,爺爺奶奶問是不是早上遲到被批評了。

“不止是這個,你們沒有提醒我今天帶畫板,我們今天上美術課。”默默低著頭說。

爺爺奶奶聽到這話,不知道該怎麼辦,就給默默的媽媽打電話,問明天應該提醒孩子什麼。

沒想到,媽媽說了一大串需要提醒的事情。前一天晚上書包裏應該裝什麼、早上幾點起床、早上該吃什麼、穿什麼衣服……

兩位老人聽著聽著就記不住了。

專家分析

被動是對外界信息的不正常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