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是個很讓人頭疼的孩子,在學校裏經常調皮搗蛋。
老師批評的時候,也不頂嘴,低著頭一副“大徹大悟”的樣子,老師一轉身就衝老師的背影做鬼臉,下次錯誤照樣犯。
這天,汪洋又闖禍了,放學後和同學小飛打架,抓傷了小飛的手臂。
回家之後,汪洋跟什麼也沒有發生一樣拿起放在茶幾上的蘋果就吃。沒留意到爸爸媽媽坐在沙發上,表情很嚴肅。
“你跟小飛打架了?”爸爸上來就問。
“啊!”汪洋口氣還很隨意。
爸爸一看汪洋一點認錯的意思都沒有,火更大了,眼看著就要“抄家夥”了。
媽媽攔住爸爸,把汪洋叫到身邊說:“汪洋,你都這麼大了,怎麼這麼不懂事,你看把人家小飛弄的。”
汪洋低著頭不說話。
媽媽又說了一大堆道理。
爸爸也是好聽的、不好聽的都說了一通,最後問汪洋知道錯了嗎。
汪洋點了點頭。
沒過兩天,老師又打電話給汪洋的媽媽,說汪洋又在學校搗蛋,把毛蟲放到了女同學的帽子裏……
專家分析
教育不當會使孩子的自尊感逐漸消退
自尊是包括孩子在內的每一個人的心理需要,健全的自尊感能使人奮發、進取,堅定地去追求成功。同時,一個自尊心受到傷害,甚至失去自尊心的人,往往行為漂浮,沒有堅定的意誌,甚至缺乏責任感。因此,缺乏自尊心也會對孩子自立能力的健全發展產生影響。自尊心就如同種子一般隨著孩子的成長在孩子心靈的土壤之中生根發芽,但如果保護不當,很容易使幼苗夭折,使孩子的心靈失去保護層。
有很多家長用“臉皮厚”、“難對付”之類的字眼來指責孩子,其實每個孩子都站在自己的心理防線之後守衛著自己的自尊,當外界的“攻擊”過分強烈的時候,孩子就隻能放棄了。因此,家長的教育方式對於孩子自尊心的培養十分重要。
那麼,哪些不恰當的方式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其逐漸消退呢?
家長對孩子存在某些偏見
一方麵表現在有些父母重男輕女,當然這種現象現在已經是少數了。被忽視的孩子其自尊心的建立已經有了情感上的欠缺,因此很容易產生自卑的潛意識。當自卑感占據主要位置的時候,自尊心自然無法發揮作用讓孩子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麵對生活。
另一方麵,有的家長將自己的喜好附加於孩子身上。比如家長希望孩子擁有錦繡的學業,有的家長希望孩子能成為出色的鋼琴師等。孩子無法達成父母的心願,父母的壓力就會使得孩子漸漸產生自卑感,感歎自己不如別人。自尊心漸漸就會隱沒在強烈的自卑感之中。
孩子的逆反心理在起作用
當孩子自尊心受到傷害的時候,家長如果能及時給予孩子溫暖的嗬護,鼓勵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重塑信心,完全可以幫孩子重建自尊。但如果家長沒有抓住這樣的時機,讓孩子的逆反心理占了上風,孩子便很可能偏離正常的重塑軌道,走向“破罐子破摔”的境地。
孩子有這樣的心理之後,往往不會對外人給予自己的評價有太大的反應。不僅僅是聽到批評會漫不經心,即使是聽到表揚,也不會有多大的喜悅。因為這樣的孩子實際上在心底已經否定了自己,即不拿自己當回事兒了。這樣一來,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也就無法在心目中構成影響。
因此,家長應十分注重教育孩子的方式,尤其是一些脾氣不好的家長更應該學會尊重孩子。即使孩子有錯誤,也要選擇適度、恰當的解決方式。
教子處方
精心嗬護孩子的自尊心
每一個孩子在邁向成功成才的路上,都需要具備很多優秀的品質,比如意誌、耐力等等。這些品質是在不斷地經曆挫折、從逆境中掙脫的過程中逐步培養起來的。但自尊心不一樣,兒童時期是塑造自尊心的關鍵時期。就如同剛從萌芽的幼苗一樣,孩子的自尊心需要家長給予和風細雨的嗬護。又因為自尊心與自信、意誌等品質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家長一定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自尊與生活中的歡樂和成功密切相關,但它出自何處呢?許多人認為,自尊是無法預測的,它是慈愛的父母精心照料而產生下意識的副產品。有關方麵的專家發現,某些方法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將有效嗬護孩子的自尊。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選擇恰當的方式表達對孩子的愛
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有兩個極端。一個是過分溺愛,這樣會讓孩子覺得無論他怎麼做,父母都一樣愛自己,不會責備自己。這樣的孩子無法在頭腦中建立起自尊的意識,更不會在行為上嚴格要求自己。這樣無論外力如何作用,都無法通過孩子的內心發揮作用。
另外一個極端就是家長對孩子要求過高,總是對孩子不滿意。這樣,孩子的自尊心就會在父母的責難中逐漸隱匿,甚至蕩然無存。
因此,家長的心態需建立在一個平衡的支點上,在教育孩子時,要注意把關心愛護和嚴格要求結合起來,做到愛而不溺,嚴而不厲。即選擇恰當的方式讓孩子既認識到自己行為或觀念中的不妥,同時也保全孩子的自尊心。心理治療家歸結為:善於發現孩子做得對的地方。根據這方法可以對孩子說,“媽媽很願看到你鋪的床,我真希望你的書桌也能同樣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