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正確的態度,家長在矯正孩子焦躁情緒的過程中還應注意哪些方麵呢?

1.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當孩子因為焦躁表現出無禮、叛逆等不良行為時,家長要認真考慮一下,這些行為究竟在哪些方麵越過了底線?反映出何種心理訴求?如果隻是偶然才出現頂嘴叛逆的話,家長則不必過於敏感,適當的叛逆行為對孩子來說可以緩和情緒的波動。然而,如果這種無禮的行為持續很長時間的話,那麼就可以按照上麵提到的,先“晾”孩子一段時間,之後向孩子說明為什麼他的行為會使人感到厭煩,並告訴孩子在下次遇到類似情況的時候應如何正確應對。

2.讓孩子學會選擇外界的信息

孩子的情緒往往因為外界信息的刺激而出現各種不好的狀況。因此,應讓孩子學會對周遭的信息有選擇性地接收,即首先選擇接收對自己益的信息。當然這並不是讓孩子“見喜不見憂”,而是讓孩子學會給自己一定的緩衝時間來將情緒調整到一個最佳的狀態,然後逐步地接收其他的信息,即讓問題逐步地在腦海中顯現,一直到解決問題。

這種選擇能力的培養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且家長在這個過程要起到一個引導作用,幫助孩子正確地分辨什麼是對自己最有益的信息。

最後要提醒的是,家長要盡力給孩子營造一個較為安靜的學習、睡眠環境。不同的聲音會對大腦產生不同的刺激,家長如果經常嘮叨或外麵的噪音過大都有可能成為孩子情緒煩躁的原因。

34.體質差:走兩步路就喊累

家長傾訴

悠悠上小學二年級了。學校要舉行運動會了,老師提倡大家踴躍報名參加。悠悠見好朋友都報名,自己也報了個200米的項目。

回到家,悠悠把自己的決定告訴了爸爸。爸爸誇獎悠悠勇敢,並提議從明天起陪悠悠早起去外麵跑步練習。悠悠欣然同意了。

第二天早上,爸爸起床後提醒悠悠該起來鍛煉了。可悠悠迷迷糊糊睜開眼說:“爸爸,要不明天再跑吧,我今天太困了。”

“下周可就要比賽了,到時候跑個倒數第一可不許嫌丟人啊!”爸爸對悠悠說。

悠悠一聽這話趕緊起來,很快穿好衣服跟著爸爸下樓了。

父子倆沿著小區跑了起來,剛跑了差不多100米,悠悠就開始喊累:“爸爸,我跑不動了!”

“那可不行,你這樣上場連終點也跑不到啊……”

可爸爸的話還沒完,悠悠就停了下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爸爸再怎麼說,悠悠就隻顧著喘氣,死活也不起來了……

專家分析

體能是孩子全麵發展的重要素質

有關少年兒童生活習慣研究的調查中發現,在抽取的樣本中有近七成的兒童缺乏體育鍛煉,身體素質欠佳,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過去,人們體質差和生活境況所能提供的物質條件有限有直接的關係。但現如今,這個原因在大部分體質差的人群中已經無法成立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郊區、農村的家庭已經可以滿足孩子的營養需求,而大部分的城市家庭為了孩子的身體均衡健康地發展更是不惜投入精力和財力,致使不少孩子出現了“營養過剩”的問題。

那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孩子體能素質的普遍下降呢?

不合理的生活方式

當下許多父母盲目聽信一些廣告的宣傳把孩子的健康寄希望於醫療、保健品。其實,合理的飲食已經能夠提供孩子成長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補來補去”反而會打破原來的營養平衡,對孩子的健康不僅毫無益處,甚至有可能帶來傷害。

另外,相當多的孩子生活無規律,早晨睡懶覺,起床後匆忙地吃點飯就去上學,下午回家埋頭趕做作業,然後邊吃飯邊看電視,直到大人催促才睡覺。家長對體育鍛煉沒有任何意識,自然不會對孩子提出鍛煉的要求。孩子體質差就覺得是營養不到位,從而形成了“惡性循環”。

居住環境和生活形態的變化

大部分城市裏的孩子從早上開始坐公交車或由家長送到學校,放學也是如此;而隨著學生課業的加重,學校沒有多少課外活動,每周一兩節的體育課根本起不到鍛煉身體的作用;回到家中由於缺乏其他娛樂的空間,電視、電腦幾乎占據孩子全部的休閑生活了。這樣一來,孩子便根本沒有進行體育鍛煉的機會。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好的身體狀態往往帶動起人的精神頭兒,而身體素質欠佳就會帶來一係列的問題。耐力、柔韌性、爆發力、心肺功能等素質都會因為體能素質的下降而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我們提到過,自立需要耐力,需要頑強的意誌、良好的抗壓能力等等,而這一切都與體質因素相關。由此可見,想要讓孩子自立,想要讓孩子真正健康地成長,家長就需要轉變自己的健康觀念,從給孩子安排一個合理的鍛煉計劃,糾正孩子的挑食習慣等方麵入手,讓孩子朝著均衡發展的方向前進。

教子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