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大都花錢大手大腳,毫無勤儉意識呢?

沒有“勤”自然不知道“儉”

權利和義務是一對兒相關的概念。勤勞工作,履行了自己的義務才有權力享受的道理對成年人來說不難理解,但孩子往往對此沒什麼概念,因為他們習慣了父母為自己提供所有的必需品和非必需品,不需要流汗,更不需要思考。人們都有這樣的心理,那就是對得之不易的東西往往分外珍惜。其實兒童大手大腳的花錢也是這種心理的反向作用,無法體會所得的艱辛,自然不會找理由去珍惜。

因此,家長要想讓孩子節製自己的花錢欲望,愛惜周圍的事物,還得明白一切都不是理所當然的。讓孩子付出適當的代價,是激發孩子勤儉意識的必要條件。

沉溺於物質所帶來的感官舒適

很多孩子將名牌服裝看成身份的象征,於是他們穿貴的;高檔美味的事物對味覺的極大誘惑又使得他們無法抵擋,於是他們吃貴的;精美出眾的文書、書包等又被孩子視為“品味”的象征,於是他們用貴的。很顯然,他們是利用金錢換取的物質來滿足虛榮心的膨脹。

有些家長總覺得自己在小的時候,沒有條件享受便想象設法地想讓孩子得到最大的滿足。殊不知,過分舒適的物質享受不僅僅會使孩子毫無勤儉的意識,而且還會消磨孩子的意誌、受挫能力,成為無法自立的寄生體。

行為上的勤儉節約還需要正確消費意識以及金錢觀的引導,家長應該從讓孩子從小接收勤儉的德育教育並及時糾正孩子亂花錢的行為。

教子處方

給予孩子精神財富可使孩子受用一生

兩次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居裏夫人對女兒說:“我隻給你們精神,而絕不給你們金法郎。”這種對待孩子的方式在中國尚不多見,但在國外是被普遍認可的。國外的家長從孩子很小就讓孩子自己處理各種事物,甚至是讓孩子自己打工掙錢,既鍛煉能力同時對付出與享受的因果關係有深刻的理解。

當然,我們並不是提倡家長照搬國外的教育模式,但應學習他們的教育觀念。有位教育家說過:“當父母不斷地滿足孩子過分的物質欲求時,那是在對孩子進行犯罪。因為家長對孩子的有求必應很容易助長孩子的私心、欲望不斷膨脹,再加上孩子又不懂得自食其力,一旦家庭無法再滿足他的需求時便會將目光投向外麵的世界,最終誤入歧途。”

因此,與其為了讓孩子獲得一時的享受,倒不如讓孩子成為精神的富有者,自如地駕馭自己的能力,從而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財富。

家長應該怎樣對孩子進行引導呢?

1.家長充分發揮榜樣作用

現在有不少家庭條件富裕,父母們過分講究排場,其行為也在無形之中影響孩子的思維。因此,即使家庭條件允許,父母也應該以身作則,勤儉持家。比如媽媽添置了一件不必要新衣服,爸爸可以當著孩子的麵對媽媽提出批評,請征得孩子的認同,媽媽則應該對自己的所為表示後悔。直接對孩子進行理論教育,孩子一時間無法深刻理解。而活生生的例子,而且還是發生在身邊的事兒則可以讓孩子印象深刻,從而更好地理解什麼是正確的消費觀念,而不必要的支出由什麼不妥之處。

2.讓孩子學會合理使用自己的零用錢

一般來說,兒童對外界的誘惑沒有足夠的抵禦能力。因此,家長不要讓孩子帶太多的零用錢在身上。同時讓孩子有屬於自己的小賬本,讓孩子把自己的支出都記下來。如果孩子的花費十分合理,比如買了有益的書等,家長應及時地對孩子提出表揚。通過這樣的方式,孩子在花錢之前就會有一個權衡的思考過程,不至於養成亂花錢的毛病。

兒童時期是品德塑造的關鍵時期,家長一定從點滴小事做起成就培養孩子美好的德行。讓孩子經常參加勞動,體驗勞動的辛苦。同時讓孩子通過閱讀來認識美德的意義,當然不僅僅是勤儉節約的美德,精神的財富可以使孩子受用一生。

36.膽兒小:晚上連門都不敢出

家長傾訴

小靜上幼兒園大班了。這天,老師對小朋友們說:“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幼兒園新買了一個蹦蹦床,大家想不想玩呀?”

“想!”小朋友響亮地回答到。

“那現在大家跟我出來吧!”說完,老師帶著全班同學到了放蹦蹦床的地方。

小朋友們都歡蹦亂跳地搶著去玩了,隻有小靜一個人在一邊站著。

“小靜,你不喜歡玩蹦蹦床嗎?”老師問小靜。

“不是不喜歡,但是我不敢上去。”小靜小聲地說。

“沒關係,你看別的小朋友不都玩得好好的嗎?”老師說。

小靜搖了搖頭說:“我不去了,萬一摔著了會很疼的。”

“那老師帶你去玩滑梯吧。”老師又說。

“我不敢,那個弄不好也會摔著的。”小靜說。

這下子,老師不知道該怎麼辦了,隻好在一邊陪小靜一起看別的孩子玩。

37.猶豫:來來回回遊移不定

家長傾訴

星星快過生日了。爸爸問星星想要什麼禮物,星星說讓爸爸帶著自己出去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