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星星,你想去什麼地方玩兒呀?”爸爸問道。

“我想去……想去遊樂場,還想去……動物園。”星星想了半天回答說。

“這兩個地方離得太遠了,一天恐怕來不及呀,爸爸隻能請一天假,星星還是選一個最想去的地方吧。”爸爸說。

“那等我想好了再告訴爸爸吧。”星星說。

三天過去了,星星的生日馬上就到了。但當爸爸問星星想好去哪兒玩了沒有時,星星卻說:“爸爸,我每天都在想去哪兒玩,我想去遊樂場坐木馬,但也想去看長頸鹿……我不知道怎麼辦了……”星星還顯出一副很苦惱的樣子。

最後爸爸提議用抓鬮的方法決定,星星同意了。

爸爸把拿了兩塊紙,一個寫上了“動物園”,一個寫上了“遊樂場”,然後團成團兒握在手裏讓星星選一個。

可是星星盯著爸爸的兩隻拳頭,又開始猶豫了……

專家分析

果斷性是意誌品質的顯著特征

有的家長抱怨,我的孩子做事猶猶豫豫,優柔寡斷,沒有果斷性。果斷性是什麼?果斷性是指一個人善於明辨是非,迅速地估計情況,適時地做出並執行決定。這一過程需要意誌的配合才能順利完成。那意誌又是什麼?意誌是人們自覺地確定目的,根據目的支配調節行動,克服各種困難,從而實現目的的心理過程。意誌體現出人的心理活動的能動性。人有了意誌就能夠積極地改造客觀現實。由此可見,果斷性是意誌品質的顯著特征。

與果斷相對應的就是與果斷性相反的是寡斷性。具有寡斷性的人在決斷中思想、情感不集中,麵對緊急情況猶豫不決,束手無策,遲遲做不了決定,總是顧慮重重,左右徘徊,患得患失,怕擔風險,不敢決斷。

人生當中會由無數個偶發事件的發生需要我們在第一時間做出當機立斷的決定,在這個時候果斷性便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自立能力要求個人具有在應對危機的關鍵時刻果斷決策的能力,否則延誤了時機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後果。因此,果斷地做出決定是一種負責的表現,同自立能力的體現。

有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一個人做事不果斷的性格形成可以追溯到兒童時期。因此家長們一定注意觀察自己孩子的表現是否已經背離了果斷的方向。

那又是什麼使得孩子做決定時猶豫不定呢?

缺少做決定的機會

不少家長習慣於幫孩子做很多選擇,大到孩子在業餘時間學習哪一門特長、孩子與哪些孩子交往,小到孩子每天穿什麼衣服等。這樣一來,便剝奪了孩子做出選擇的機會。孩子缺乏權衡利弊的思維,遇到需要選擇的問題首先想到的就是讓自己的家長幫自己做出決定。

受寡斷父母的影響

這種寡斷性對孩子的影響表現在兩個方麵:一個是家長在處理自己的問題上,總是十分猶豫,在抉擇的過程中表現得十分苦惱;另一方麵是家長在麵對孩子的提問或向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態度不夠堅定,要麼是傳達的信息來回不一致,要麼就是總有餘地。這樣長久下去,孩子必然會受到影響。

還有一種性情被稱為“武斷性”,具有武斷性的人與具有果斷性的人在行為表現上截然不同。有武斷性的人往往懶於思考而輕易做出決定。這種人雖然能夠迅速做出決定,但不考慮客觀條件,不考慮後果,做出的決定是虛妄的、主觀的。因此家長切忌隻求“速度”,而忽視了“質量”。

孩子們果斷性的發展水平比較低,有時會體現出輕率的意誌特點。我們不能輕視孩子的果斷性的培養教育,要培養孩子們麵對新生事物的認識、辨別能力,認準的事情要快決定,快行動,今天能做的事情決不等到明天再開始。並從小事抓起讓孩子判斷問題的能力、速度不斷地提升。而這個過程也是在不斷打磨自立所需的意誌的過程。

教子處方

鍛煉孩子正確抉擇的能力

果斷性並非天生就有的能力,需要後天的培養。由於兒童時期所形成的很多習性會在很大程度對他以後的性格構成影響,因此家長應盡早地重視對孩子果斷抉擇能力的培養。

家長應從哪些方麵入手呢?

1.不要讓孩子做沒有意義的選擇

有些父母之間產生矛盾的時候,會問孩子到底是錯了。對於這種作出任何回答都無法給予準備判斷的事情,讓孩子去做決定隻會讓孩子因為無法判斷對錯而感覺到無所適從,甚至長久下去會造成孩子在性格上的遊移不定,或者對做決定產生厭惡情緒。

2.讓孩子對自己的選擇做出解釋

涇渭分明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家長若要孩子果斷地做出決定,首先要保證孩子思維的正確傾向。每當孩子做出選擇的時候,家長可以讓孩子講講自己為什麼要做出那樣的選擇,有什麼根據沒有還是自己的主觀喜好。家長可以通過孩子的回答捕捉很多由價值的信息,比如孩子的價值觀等。如果家長發現孩子的解釋十分合理,應給予孩子及時的鼓勵,如果發現孩子的思維有所偏離就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孩子學會從不同角度來權衡問題。從而提高正確抉擇的能力。

3.有意地展開訓練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