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訓練應遵循由易入難的原則。所謂“易”即一開始的時候讓孩子麵臨的選擇不需要過多的思考,可側重反應能力的鍛煉。比如和孩子比賽在聽到口令後誰先做出正確的動作等,漸漸地再增加訓練的難度。

當然,這些方法的前提是父母要把選擇權交到孩子手中,讓孩子擁有自己去做出抉擇的意識。然後再一步步培養孩子正確抉擇的能力,否則讓孩子始終處於被動接收的狀態,果斷性的培養難免淪為一句空話。

38.違反紀律:誰怕那些沒用的條條框框

家長傾訴

小傑是剛轉來的學生。開班會的時候,老師強調了幾條紀律,包括上課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不許遲到早退等等,最後布置了當天的作業。

小傑翻著手裏的漫畫書,根本沒把老師的話當回事兒。

第二天,除小傑以外的其他同學都把老師留的作業交了上去。

老師把小傑單獨叫道了辦公室,問小傑為什麼沒有按時完成作業。

小傑借口說自己的作業本落在家裏了。

“那老師就相信你一次,但是下不為例,按時交作業是一個學生應該遵守的紀律,知道嗎?”老師說。

小傑點了點頭。

回到教室之後,同桌問小傑是不是挨批了。小傑回答說:“那算什麼,什麼紀律不紀律的,我才不怕呢!”

果然,接下來的時間裏小傑不是經常遲到,就是自習課亂講話影響其他同學,根本不把紀律放在眼裏。

專家分析

漠視紀律是一種不自覺的表現

一提到紀律,人們最先想到的就是部隊。在那裏可以說無論做什麼都要遵守相關的紀律,否則就要受到相應的懲罰。不遵守軍紀有愧於軍人的稱謂,而部隊嚴謹的作風也正是在紀律中訓練出來的。

當然,在教育的孩子的時候以軍隊的高標準來要求孩子顯然是不合理的,那到底什麼才是普遍意義上的紀律性呢?

紀律性是指個體的行為能夠服從於社會、團體準則。具有良好紀律性的人能自覺約束自己的言行;能考慮行為後果;能經常進行自我檢查,發現問題迅速糾正。

國家機器要正常運轉不能沒有法律,每個人都可以隨意妄為顯然是行不通的。因此,現代社會是法製社會,而紀律性是法製觀念的基礎,紀律性強的人,能很好地領會到法律的尊嚴,在法律所允許的範圍內行為處事。

另外,人們在提到“遵守紀律”的時候,常常會加上“自覺”兩個字。為什麼呢?有人曾形象的把紀律解釋為:“能按要求自覺地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這就是紀律。”也就說能夠遵守紀律的人具有很強的自覺性,即能夠克服性格中的某些弱點來約束自己的言行。一個人要自立,需要克服依賴性、惰性等多種性格缺陷,因此良好的自覺性也是鍛煉自立能力的所需的一種品質。

經常違反紀律的人,常會順從自己意誌的薄弱傾向,做出與紀律要求相違背的行為。班級需要紀律,企業需要紀律,因此不能從小嚴格要求自己的人,將來很容易因為行為的“出格”成為被淘汰的一個。因為一個團體要維護自己的權威形象是無法縱容一個總是違反紀律的人的。由此可見,紀律很重要,那麼是什麼讓孩子漠視紀律的存在呢?

家長從不或很少對孩子的行為提要求

有些家長抱有這樣的想法:孩子調皮一些沒什麼,上學之後由老師管著自然就安分了。於是在這種想法的驅使下,對孩子的任性行為常常是視而不見,這種視而不見在孩子看來實際上構成了一種無形的默許。到孩子上學的時候,其對行為的認知態度已經出現了偏離,因此便將紀律中對行為的要求看成是一種不合理的束縛,進而逆紀律而行。

獨立性的不恰當體現

有些孩子在小學階段易受家長、教師的約束,其行為有較大的依賴性。進入初中學習階段後,獨立性增強,紀律性處於一個“分水嶺”時期。這一時期對孩子的紀律性教育十分關鍵。因為如果方式不當,孩子尚不成熟的獨立性就很可能對孩子的情緒形成幹擾,從而出現一些違背紀律的行為。

因此在這一時期,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成為孩子紀律性的表率。幫助孩子排除那些“守紀律吃虧”、“紀律把人管死了”等片麵、錯誤的認識的誤導。這樣才能使孩子的獨立性和紀律性不相互衝突。

良好的紀律性幫助個人在性格塑造的過程剔除很多負麵的因素,從而使孩子真正成長為擁有自立能力的人。

教子處方

“言教”、“身教”並重培養孩子的紀律性

人的本質屬性是社會性。所謂社會性是指各種社會關係的總和。因此,想要讓孩子在成長和以後的創業過程中更為順利,家長有必要讓孩子明白紀律不是刻意針對某個人的,而是一種普遍的規則。自覺地遵守紀律實際上也是一種自我價值的體現,因為團體的和諧樂章還需要每個成員都是稱職的單個音符。

那家長應如何培養孩子的紀律性呢?

1.為孩子選擇正確的方式釋放能量

有些孩子十分好動,許多紀律問題就產生於限製身體活動的時候。孩子的運動行為不應該受到過分限製。為了精神上和身體上的健康著想,孩子需要跑、跳、爬、蹦等運動。家長常常通過為孩子製定各種紀律禁止孩子的身體活動,這樣會導致他們情感上的緊張,從而通過逆反、攻擊來表達這種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