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家長應安排一個合適的環境,讓孩子的身體得到活動,直接釋放能量。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可以使孩子身心得到很好的鍛煉。但現實是不少家長忽視了這一點,建議家長經常陪伴孩子到戶外進行活動,不要讓孩子因為無法釋放能量而違反紀律。

2.正確對待孩子違反紀律的行為

首先可以明確的是,家長不能對孩子的違紀行為無限製地縱容。有教育意義的方法要求父母堅持和藹但堅定的成年人形象,對待違反了限製的孩子,父母絕不能跟他爭辯、囉嗦,不能陷入關於限製是否公平的討論中去,也不能就限製給孩子一個冗長的解釋。有時候“紀律就是這樣”五個字足以解決問題,這樣可以讓孩子對紀律產生一定的畏懼心理。再麵對同樣狀況的時候自然會對自己的行為有所收斂。

3.讓孩子慢慢進入守紀的狀態

學習新的知識往往在最開始的時候阻力最大,一旦衝破了最初的阻力,即常說的“入門”之後便相對容易很多。這種規律同樣適用於遵守紀律的過程,某些孩子覺得在一開始安靜地在課堂上坐四十五分鍾,同時還要接收十分理論化的知識是一件很難挨的事情。對於這種情況,家長可以以滿足孩子的一定要求為獎勵要求孩子認真地遵守紀律,比如讓孩子回來複述老師的講課重點以及自己的心得體會等等。通過這樣的督促方式,讓孩子習慣紀律,進入到守紀的狀態。

強化紀律同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家長在這個過程要注意“言教”、“身教”並重,在孩子麵前表現出該有的自覺性。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之中慢慢地學會約束自己的言行,成為一個遵守紀律的好孩子。

39.固執死板:一點也不懂得變通

家長傾訴

閃閃七歲了,從小到大都是個十分聽話的孩子。

由於學校離家特別近,爸爸媽媽工作又特別忙,閃閃每天都自己走路去學校。媽媽告訴閃閃,放學後要馬上回家。

這天下午,快放學的時候突然下起了雨。

閃閃看雨一下子也不會停,就冒著雨回家了。

到家後,媽媽看見渾身濕透的閃閃,讓閃閃趕緊把濕衣服換下來,又心急地說:“你怎麼自己跑回來了,爸爸去接你了,沒看到爸爸嗎?”

“我光顧著往回跑了,沒看著!”閃閃說。

“怎麼不在學校門口多等一會兒呀?”媽媽問。

“你們又沒說來接我,我看雨一時半會兒也停不了,又怕耽誤回家的時間……”閃閃邊說邊抖,看樣子難逃一場感冒了……

專家分析

靈活處事可以讓孩子少走很多彎路

提到靈活性,人們最先想到的是和身體有關的靈活性。比如出色的鋼琴師手指都十分靈活、優秀的足球運動員的腿腳十分靈活等等,可見肢體的靈活性能給人諸多的益處。其實,思維的靈活性對一個人來說同樣十分重要,但有些家長卻忽略了孩子這方麵能力的培養。

有這樣一個故事:也是在一個下雨天,一位生病臥床的媽媽眼看到了兒子快放學的時間,而自己卻無法去給孩子送傘,孩子的爸爸又還沒有下班,心裏十分焦急。就在這時,傳來了兒子進門的聲音。“媽媽,我回來了!”孩子的聲音很響亮,絲毫沒有被雨打濕的失落情緒。兒子跑到媽媽的房間,媽媽看到兒子的樣子十分滑稽,圓圓的腦袋上套著一個塑料袋。兒子說:“我走出教室的時候發現下雨了,我想爸爸肯定還沒下班,您又生病了,我這要是澆到家,非感冒不可,於是我就靈機一動,到學校旁邊的飯店跟阿姨要了一個塑料口袋,那阿姨還誇我蠻聰明的……”

對比一下事例中的閃閃和上麵故事中的孩子,盡管兩個孩子都是麵對著要冒雨回家的場景,但兩個孩子的思維過程卻有著明顯的不同。閃閃一心想著:媽媽說過要我放學馬上回家,那我就應該聽話馬上回家。閃閃沒有考慮自己的父母會不會來接自己,以及因為下雨晚回家媽媽並不會責怪自己。而上麵故事中的小男孩把一切都想到了,先是考慮到爸爸的工作、媽媽的病情,排除了等待家人來接的念頭,然後又想到了找一個塑料口袋保護好自己的小腦袋。可以說,這個小男孩就具有不錯的靈活性。

具有靈活性的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如果發現按照常規途徑無法解決時,不會“鑽牛角兒”,而是善於打破陳規,通過“拐彎”的方式達到目的,事實上這樣的人卻是少走了很多彎路。靈活變通要求個人的思維不拘泥於單一的模式,能多角度、多側麵地看問題,在逆境麵前懂得以退為進,從而使得心境也比一般人要樂觀積極。因此良好的靈活性無疑能使一個人在自立的舞台上更自如地表現自己,否則遇事就按照陳舊的方式“死磕”,隻會讓自己時常處於“碰壁”的狀態。

一個成年人解決問題的方式過於死板,往往和他兒時性格的固執以及思維方式的單一有很大的關係。

那為什麼有的孩子絲毫不懂得變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