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充分地想象成功以後的場景,讓孩子的身心因為喜悅而處於一個最佳的狀態。由於情緒狀態直接關係到能力的發揮水平,因此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來調整狀態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3.讓孩子堅定自己的夢想

心懷憧憬的人對自己的夢想是一種仰望的狀態。當孩子能夠堅定自己的夢想時,他就踏實地去奮鬥,並渴望在夢想領域成為一名佼佼者。因此,家長首先要聆聽孩子的夢想,如果不是因為一時衝動而做出的空洞遐想,而是具有實在意義的理想,那家長就要幫助孩子堅定自己的所想,讓孩子下定決定朝著目標挺進。這樣在拚搏的過程中,孩子的領導能力自然會越來越突出。

以上的三點是幫助孩子衝破膽怯猶疑的藩籬、堅定自己信念的方法。家長首先要堅定自己培養孩子領導能力的第一步,至於那些優秀領導者所必備的品質的培養方法,則因孩子的品質而異。隻要家長有耐心,孩子有信心,相信培養出有組織能力的孩子並不難。

42.不懂得愛:從來不知道關心父母

家長傾訴

洛洛今年五歲半了,最愛吃魚。

傍晚,媽媽接洛洛回家的路上,洛洛說想吃魚。

媽媽說:“乖洛洛,咱們家附近沒有魚賣,要買魚還得到挺遠的超市。媽媽今天晚上還有事情要忙,明天咱們再做魚吃,行嗎?”

“我就想今天吃魚!”洛洛大聲嚷道。

媽媽沒辦法,隻好帶著洛洛到遠一點的超市去賣魚。

回到家的時候,天已經黑了。吃過晚飯,時間已經很晚了。

爸爸讓媽媽先準備明天工作的事,自己來哄洛洛睡覺。

“不行,媽媽昨天講的故事講到一半了,我要聽剩下的一半。”洛洛說。

“今天讓爸爸給你講啊。”媽媽說。

“不行,爸爸講得不好聽,就讓媽媽講!”洛洛任性地說。

等到媽媽給洛洛講完故事,又哄她睡著,都已經十點鍾了。媽媽趕緊回屋處理工作的事情。

第二天,媽媽起床,眼圈都黑了。洛洛卻還在向媽媽提這樣那樣的要求……

專家分析

親子之間的關愛應該是雙向的

有很多家長反應自己的孩子不懂事,隻是一味地要求父母為自己付出,從來不懂得表達對父母的關心。這種孩子隻知道如何索取愛,卻不知道如何向親人表達愛、付出愛。換句話說就是,這種孩子缺乏感恩之心,不懂得體諒別人,使得親子之間的愛隻是父母對孩子這種單向的模式。

我們知道,愛和責任是相連的。疼愛孩子的父母為了讓孩子擁有一個優越的成長環境,努力工作,為孩子毫無怨言地背負起肩上的責任。而不懂的愛的人,往往意識不到自己對親人的責任,總覺得別人的給予是理所當然的。一個責任意識淡薄的孩子很難成為一個自立的社會人,因為他自己的需要都要靠別人來滿足,如何談自立?因此,讓孩子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很重要,即愛是相互的。

專家指出,愛是一種能力,學會愛能讓孩子更加堅強和善良,但是孩子並非天生就懂得如何去愛,他們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和示範。但是,我們不難發現,諸多的父母忽視了對孩子這種能力的培養。他們一心隻想著將自己的心血傾注到孩子的身上,殊不知這種過於無私的愛於無形之中抽幹了能滋潤孩子愛的種子萌發生長的水分。

如果孩子不懂得愛,會對孩子產生哪些方麵的影響呢?

助長孩子的任性氣焰

習慣了愛的包圍,孩子會覺得他人的給予是理所應當的。這種觀念的形成往往會使孩子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偏執,而且易形成單一的思維模式。這種單一的思維模式不僅僅表現在與人相處總要求占據上風,能壓製住人,而且還會在其他很多方麵帶給孩子不利的影響。因為任性的性格由很多方麵的不良情緒構成,比如暴躁、缺乏耐心等等,因此任何單一的情緒被點燃都會帶來行為上的偏離。

使孩子越來越孤立

古人雲:受人滴水之恩,必當湧泉相報。在成長的道路上,父母傾注了無限深情,老師付出無數心血,朋友的激勵,社會的關愛等都需要孩子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回報。但如果不懂得愛,認為接受每一個人對自己的恩惠都是理所當然的,這樣的孩子不會去銘記別人對自己的幫助,更不會在心底保留一份感恩之情。情感是以相互交流的方式存在的,如果孩子不明白這樣的道理,當他置身於“眾叛親離”的場景之中時,恐怕還是隻會埋怨,而不懂得反思自己。

如果孩子內心缺乏愛,不懂得感恩,我們就不能僅僅是把問題所在放在孩子身上,我們的家長也應該反思,自己表達愛的方式是否真的如自己所想的那樣“完美”?是不是也應該適當向孩子“索取”些什麼?沒有愛的訓練,就沒有完全的心智,就沒有對他人感激的心。因此,家長們應重視對孩子愛的能力的訓練,讓孩子的心智健全起來。

教子處方

家長要學會向孩子“撒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