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獨立,就這麼愉快地決定了?
專欄
作者:潘采夫
於是,隨著蘇格蘭民族黨領袖薩蒙德的總結發言,不獨立。就這麼愉快地決定了?蘇格蘭人用全民公投。為全世界觀摩的人,提供了如何用好手中民主權利的示範。
一位住在愛丁堡的中國留學生發了條微信:“一覺醒來,蘇格蘭還留在大不列顛聯合王國,一點驚喜都沒有。”
住在愛丁堡的一群中國留學生一宿沒睡,他們開了一個群,隨時報道全民公投計票結果,供在萬裏之外的我提取,再通過微博告訴網友。第一個區結果出來,NO,反對獨立。第二個區是獨派票倉,結果出來,NO。連續四個小區都反對獨立,讓“統派”士氣大振。愛丁堡是統派天下,它的票數,具有決定性的標杆意義。它沒有令我失望,反對獨立的票數超過60%,蘇格蘭的精英、知識分子和中產階層,鮮明地亮出了自己的主張。
在最近一篇文章裏我曾說,公投而不獨立,蘇格蘭才能夠大獲全勝。結果證明了這個觀點,蘇格蘭人選擇了最符合他們根本利益的理性之路。
對英格蘭有曆史之恨,對自家的資源被掘走有不滿之情,保守黨留下的傷口尚未痊愈,對自主命運的熱望永不消退,對走北歐之路的憧憬,民族黨幾十年執著地推動,蘇格蘭民族身份的豪情,這種種因素本已足夠讓蘇格蘭人做出選擇。盡管有以上這些,蘇格蘭人仍然慎重地選擇了留在英國,這讓我對他們肅然起敬。在理性與妥協這一點,我從蘇格蘭人身上看到了真正的英國味兒。
公投結果出來之前,我雖然一再表示樂觀,但內心有深深的憂慮,即是對所謂“烏合之眾”的擔心。有識之士會獨立判斷,群眾們卻容易被政客鼓動。他們內心同樣有離開英國的不安全感,但獨立,是一個多麼誘惑人心的詞彙。
而結果證明我錯了,我嚴重低估了蘇格蘭的普通民眾。我特意關注一個叫可可考迪的小鎮,這個完全以煤礦為業的小鎮,隨著撒切爾一聲令下關閉煤礦而全體失業。小鎮被徹底摧毀。去年我去可可考迪,是去那裏看一出音樂劇,講的是小鎮煤礦大罷工的曆史。走在小鎮街頭,這個荒涼的小鎮至今沒有恢複元氣。
這座小鎮應該是鐵杆獨派了,我死等著他們的結果。以印證這個判斷。他們卻“打了我的臉”,不光小鎮,那整個地區都是反對獨立。原因也許隻有一個,自從傳統工業衰亡,福利對那裏的人民就至關重要,而對於獨立之後福利的擔心,促使他們選擇留下。
於是,隨著蘇格蘭民族黨領袖薩蒙德的總結發言,不獨立,就這麼愉快地決定了?蘇格蘭人用全民公投。為全世界觀摩的人,提供了如何用好手中民主權利的示範。
最終結果是不獨立,但能感覺出蘇格蘭人的心情沉重,命運攸關的時刻,很難就這麼愉快地決定。
通過聆聽講述,有三個小故事令我觸動,他們都是這場全民公投裏的好故事。
投票前後,愛丁堡聚集了很多外來人,他們並沒有投票權,卻也很認真地分成“YES”和“NO”兩個陣營,表達自己的主張。還有一個美國小夥,他住在倫敦,公投跟他八竿子打不著,他卻從倫敦跑到愛丁堡,朋友看到他在一輛公交車上,向四五十位乘客發表演講,陳述得失,勸乘客們投“NO”。
在英國時間晚上接近20點,還有人排隊投票,問她為何支持獨立,她說政客都是騙子,她並非因為政客的忽悠才去投票,而是蘇格蘭需要更親民的政府,需要有機會掌握自己的命運,確認自己的民族身份,雖然這個前途並不確定。
可能這位女士的話情真意切,我在旁邊聆聽的女兒深受感動,她說自己一直反對獨立,但聽了女士的話之後,她改變了主意,如果她有機會投票,她可能投一個“YES”。
大人們在投票決定命運,女兒所在中學的學生們搞起了模擬投票,他們雖然沒有投票權,但要發出自己的聲音。結果顯示,超過70%的中學生支持蘇格蘭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