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失聯的還有有效教育(1 / 1)

失聯的還有有效教育

專欄

作者:王溱

我們的家長、學校、社會對孩子的教育顯然還存在嚴重的缺陷。對孩子的成長而言,豐富知識的傳播和無微不至的關愛,並不等於送來了“護身符”。

近期,媒體給人們帶來一係列觸目驚心又備感傷痛的消息:多名女大學生失聯。一時間驚慌與恐懼,憤怒與惋惜,如洶湧波濤,滾動在人們心頭。

8月9日重慶女孩高渝搭錯車失聯,緊接著8月12日19歲蘇州女孩高秋曦返校途中失聯,9月3日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女大學生陸秋月被爆返校後失聯,接下來惠州學院教育係學生卓某中秋夜與家人失聯,9月1日,河北醫科大學臨床學院劉姓女大學生也是在返校時失聯,最近又有消息,齊魯工業大學的大三學生戴健失聯15天了。與她一同失聯的,還有大學校友祝露亞,而在這一年前,她們的另一高中好友周婷也曾失聯。幾乎同時,媒體又透露,大連大學應屆畢業生裴潤輝已經失聯兩個多月,如同蒸發,任何渠道也得不到消息。

經過警方的偵破,和家人網友們的努力,大部分水落石出。惠州學生卓某已被找到,這位因為與家裏鬧了矛盾,一氣之下離家出走的女孩,盡管受到不法侵害,但終歸回到了父母身邊;河北醫科大學的小劉,失聯五天後被警方從一傳銷窩點裏成功解救,重見天日;齊魯大學的戴健目前雖無消息,但從一年前失聯的周婷蹤跡分析,極大的可能,她和校友祝露亞已陷傳銷組織。如果果真如此,曙光還留給了她的家人;裴潤輝你在哪裏?陸秋月你在何方?迄今是個謎。最讓人傷感的是高渝、高秋曦和王金芳,這三個燦爛如花的女大學生,滿懷憧憬,還沒來得及展望,就永遠定格在人們的扼腕歎息裏。19歲的高秋曦,被一名同齡的歹徒奪去生命;20歲的高渝,陰差陽錯地上錯了車,卻馳向了不歸路;21歲的王金芳,學業即將完成,卻慘死在本村不法分子的魔掌之下。

連續發生的失蹤事件,不能不讓人深思:問題出在哪裏,為什麼都是年輕的女大學生?

有人歸結,女大學生單純、涉世未深,防範意識差,不知道社會的複雜,容易上當受騙。此話有一定道理。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即便生長在農村,但大凡有點經濟條件的家庭,都是“嬌生慣養”。溺愛並不意味著孩子能更好地成長,恰恰相反,有些孩子就因為被“寵”得過分,反而喪失了許多本來應該具備的能力,變得依賴性更強。凡事沒有大人的指點,就無所適從。對複雜的社會現象,許多孩子不了解也沒接觸過,一旦遇上,根本就不知道如何應對。有的甚至還會拿出在家對父母撒嬌的辦法,結果可想而知。高渝明知搭錯了車,如果聰明的話,完全可以在跟家人通話時,要求中途下車,解除危險。相信歹徒在知道高渝與家人正常聯係的情況下,絕不敢輕易下手,但高渝沒那麼做。事後高渝為了車費又與歹徒發生爭執,高渝以為自己憑理可以占上風,卻不知“黑車”本身就無理可講。高渝的“強勢”反而激怒利令智昏的歹徒,悲劇終於發生。

輕信,是失聯女大學生們的“死穴”,但利益的誘惑,往往也讓一些急於改變現狀的大學生迷失方向,變得不可理喻。失聯的女大學生中,有人被從傳銷窩點中解救出來,很明顯,她們是傳銷“準成員”。盡管是上當受騙,但能走進“窩點”裏的人,最起碼的一點不可否認:貪圖利益。傳銷的危害,媒體上連續不斷披露,相信那些失聯的女大學生們不會不知道,但知道還鋌而走險,其目的不言而喻了。

女孩子們頻繁出事,對家長們,親人們是極大的傷害,對社會也是極大的壓力。它從一個側麵反映出,我們這個社會確實還存在“死角”,犯罪分子的手段極其殘忍而且不計後果,人們不得不防。另一個角度,我們的家長、學校、社會對孩子的教育顯然還存在嚴重的缺陷。對孩子的成長而言,豐富知識的傳播和無微不至的關愛,並不等於送來了“護身符”。如何有效地保護自己,抗拒金錢利益的誘惑,明智而得體處理一些突如其來的事情,是孩子們缺乏的一課。實踐證明,也是致命的一課。因此補上這一課刻不容緩。否則難免再次聽到“失聯”的噩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