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做孩子興趣的導師(2)(1 / 3)

其實,成年人對自己從未見聞過或並不知曉的事物,也會產生好奇的心態,隻不過有許多東西我們已“見多而不奇”罷了。而對於剛剛睜眼看世界的孩子來說,一切都是第一次接觸,又怎麼能不產生好奇心呢。對於孩子的這種興之所至的學習,我們不應該漠視,不應該心煩,倒是應該滿懷欣喜。

要知道,正是這些帶著問號的簡單詞語,牽引出孩子的學習興趣。我們應該把握住孩子的心理,及時給予解答和引導,不讓這種寶貴的好奇心減弱或消失掉。

其實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多學一點知識,希望他們能博學多才,但是他們在做這些事情的同時都犯了一個錯誤,這個錯誤往往會不自覺地破壞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大家可能會經常看到這樣一種場景。

下班後的父親疲倦地躲在床上;母親正在廚房裏燒菜做飯,忙個不停。這時孩子跑過來,纏著父親不停地追問:“爸爸,這個到底是怎麼回事?”

父親不耐煩地說:“我很累,讓我好好休息一會兒,你去問媽媽吧。”

於是孩子又跑到媽媽身邊認真地問:“媽媽,你看這個是什麼原因呢?”

母親也忙得不亦樂乎,哪有功夫管他:“你沒看我在忙嘛,趕快走開!”

就這樣,父母因為自身的原因破壞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當他們有空過問孩子的時候,孩子的興趣早就沒了。

很多家長在拚命地教育孩子多學一點知識,希望他們博學多才的同時都會犯這樣的錯誤,往往會在不自覺間去破壞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這不能不說是家庭教育的悲哀。然而,很多父母在不自覺地做過這些蠢事之後,還不斷地歎息:“我的孩子為什麼不愛學習?”

如果孩子們擁有了解世界的強烈願望,父母不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就可以很容易地培養出他們對知識的興趣。那麼,父母要怎麼做才能讓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呢?

父母可以在適當的時候用正確的方法引導他們的好奇心,回答他們的問題時不能敷衍,不能斥責,應該耐心而及時。雖然這是一種看似簡單的做法,但卻是非常有必要的。

瑪麗的女兒在小時候具有極強的好奇心。當她第一次看了船之後回到家裏仍然非常興奮,竟然把瑪麗準備招待客人的菜當成船在玩,結果桌子上是一塌糊塗。眼看客人馬上就到了,瑪麗心裏無比焦急。但是瑪麗並沒有責罵她,而是一邊和女兒一起劃起“船”,一邊教她認識數字:“一隻,兩隻,三隻……”

女兒漸漸長大了,她熱衷於整日纏著瑪麗講故事,或者提出一些稀奇古怪、意想不到的問題,簡直讓瑪麗難以應對。女兒總是抬起可愛的小臉不斷地追問瑪麗,眼睛還緊盯著她,期待瑪麗的回答能讓自己滿意。女兒的問題如此之多,以至於瑪麗有時都難以回答上來,但她從來不會忘記一點,就是從不傷害或打擊女兒的好奇心。

孩子們擁有了解世界的強烈願望,所以父母不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就可以很容易地培養出他們對知識的興趣。

有這樣兩位母親,她們起初都對自己孩子的呀呀學語感到欣喜有趣,但不久之後,麵對孩子那沒完沒了的問題卻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度。

一位母親每當聽到孩子提問就心煩:“別吵了,哪有那麼多的‘為什麼’!”或幹脆置之不理。

久而久之,她的孩子確實變“乖”了,不再問大人任何問題,但同時也發現他失去了孩童應有的活潑天真,對周圍事物表情冷淡,反應遲鈍。後來,母親想教他認字學算術,他也毫無興趣,進步緩慢。

另一位母親則對孩子的每一個問題都給以熱情耐心地解答,回答不了的,就當著孩子的麵向別人請教,或者和孩子一起到書籍中尋找答案。久而久之,她的孩子求知欲強烈,對事物的反應敏捷,接受能力也明顯要比前一個孩子強,會自己去發現、去學習。大家都說這孩子悟性高,今後讀書成績一定差不了。

我們父母應看重孩子所問的每一個“為什麼”,盡力滿足他們的想要“吞下去”的“食欲”,讓孩子的智慧之樹因營養充分而茁壯成長,開出豔麗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總而言之,孩子不斷成長的過程就是在一次次地追問中完成的。推動孩子不斷成長的方式就是啟發孩子不斷地追問。

從孩子的行為中尋找孩子的興趣

父母箴言

父母應該順應孩子的思維方法進行教育,激發孩子的興趣,切不可抹殺孩子的興趣。孩子的興趣是從他的行為中反映出來的,孩子的某些在父母看來是“不聽話”的行為,可能恰恰就是孩子某些興趣或品質的反映,父母應當從孩子的某些行為中去尋找孩子的興趣。

如果我們仔細地觀察一些父母的行為,或者認真地思考一下自己對孩子的教育過程,就不難發現,一些被視為教育子女的行為,實際上就是一種抹殺孩子興趣的行為。

一個5歲的孩子把媽媽花了一上午時間收拾得整潔的房間,不到5分鍾就被搞得亂七八糟;新買來的玩具不到幾天就被折得七零八落;隻要帶著他出門,他便掙脫了母親的手,放著平坦的路不走,卻要去走那七高八低的羊腸小道,或者去走那幾寸寬的路沿。

孩子的這些行為便引起了母親的不滿,便對孩子進行了教育。那麼,這時候母親是怎樣教育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