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把房間搞得亂七八糟的時候,母親會教育孩子要愛護母親的勞動成果;當孩子拆玩具的時候,母親會嗬斥孩子的破壞;當孩子在崎嶇的羊腸小道或是在馬路邊的路沒上東倒西歪的撒歡時,母親會把孩子攬在懷裏,教育孩子要在平坦的大路上走。
這些行為真的是為孩子好嗎?真的是在教育孩子嗎?
實際上,那些麵對玩具而不想搞清楚玩具裏秘密的孩子,才應該引起父母的注意。換句話說,拆卸玩具的孩子是在對陌生事物進行探索;把母親收拾整潔的房間當作開火車、擺積木的場所,甚至把沙發墊子拆下來蓋房子的孩子,是在發揮他們幼小心靈的才智;孩子認為在平坦的大路上行走單調乏味,那富於變化的小道、能夠滿足自己冒險嚐試的很窄的路沿石,才使他產生興趣,從而發展自己的思維空間,試探自己那被大人不屑一顧的能力,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並有一種快慰感。
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隻雄雞為自己和它的母雞們找食物。有一次,它找到了一塊寶玉,它對那塊寶玉說:“如果不是我,而是主人找到你,他會把你撿起來,非常珍貴地收藏起來;但是我找到了你,卻是一點益處也沒有,對我來說,與其得到世間的寶玉,還不如一顆蕎麥粒來得好!”是的,蕎麥粒才是雄雞感興趣的東西。
麵對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行為,從這些不同的行為中就可以發現孩子不同的興趣。父母也可以從孩子那些不同的行為中找出孩子感興趣的事情,然後再加以培養,這樣才會有效果。如果父母隻會對孩子的行為提出批評的話,那麼父母就是在扼殺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對那些原本有興趣的事情變得不再感興趣。
教育孩子成為人才是每個父母都很重視的問題,隻要父母的教育方法得當,把培養孩子興趣的行為也視為一種教育,這樣父母便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孩子的興趣是需要誘導的
父母箴言
興趣是孩子學習和求知最大的動力,而善於誘導孩子的興趣則是教育和培養孩子的最好方法。當孩子在某些方麵表現出興趣時,他將來往往就會在這些方麵有所作為。所以,父母要善於誘導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從中去獲得新的知識和有益的習慣。
興趣是孩子對事物的主動選擇,誘導則是促使和加強孩子的這種主動性,使興趣變得持久、有目的。也許孩子們的興趣不會持續很長時間,但這種天然的興趣是不會改變的,除非在這方麵遇到來自父母、老師等外部環境極大的壓製或厭惡。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對小動物有濃厚的興趣。他們會在沒有任何督促和要求的情況下,花上一個下午去觀察一群螞蟻的活動,這就是興趣的力量。
然而,即使讓孩子花上一兩年時間去這樣與螞蟻玩,也並不能從中獲得多少知識,這裏麵的關鍵就在於父母的誘導。
一位父親第一次發現兒子對屋後花園裏的螞蟻感興趣時,他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同兒子一起去觀察小螞蟻。
第一天,僅僅是看,是玩,看它們怎樣把一粒麵包屑搬回家,怎樣跑回去報信,帶來更多的螞蟻……
第二天,他同兒子共同商討了一份關於螞蟻的“研究”計劃:
在“自然筆記”裏開設螞蟻的專欄。
讀有關螞蟻知識的書,並做讀書筆記。
了解螞蟻的生理特點:吃什麼?用什麼走路?用什麼工作?
了解螞蟻群的生存特點:螞蟻群有沒有王?怎樣分工?怎樣培育小螞蟻?
有了目標,兒子的興趣更濃了。如果說開始他隻是覺得好玩,那麼現在他還覺得有意義了。這項研究持續了幾乎一個夏天。在這項研究中,兒子不但學到了如何係統獲取知識的方法,而且鍛煉了他達到目的的毅力。
父母在這種事上“所表現出來”的興趣會使孩子獲得肯定,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讓孩子覺察出這是一件必須完成的任務,要不然,有的孩子會興趣大減的。
然而,現在有些父母們會按照社會或學校既定的模式去設計孩子的未來,並企圖把孩子的興趣與這些模式聯係起來,所以他們就會按照他們的想法把“有用”的興趣留下,把“無用”的興趣刪掉。實際上,對於孩子的心智發展來說,很難用“有用”或“沒用”去區別他們的興趣。
回過頭來看,成人世界有目的和有意義的研究,最開始也是起源於興趣,之後才是需要。在一種有意義的誘導下,孩子自然而然地把這種事當成了最大的樂趣。
每一個孩子都會對不同的事物產生不同的興趣,這種興趣就是孩子隱藏的某種潛能和特長的前兆,所以要父母運用合理的方法來進行誘導和培養。
父母該如何去誘導孩子的興趣來開啟和培養孩子的智力呢?以下建議可供參考。
當孩子對某件事物表現出興趣時,不要因自己的主觀認定孩子的某種興趣是“無用”的而加以指責和否定。
誘導孩子通過自己查閱和請教別人的方式來獲得與自己的興趣相關的知識。
引導孩子養成記錄知識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