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讓孩子試著洗衣服(1 / 2)

自立心得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的事情學著做。”這句話早已深入了我們的生活,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是會有一些父母不舍得讓孩子自己動手。隻是,一味地不讓孩子做事並不是愛孩子,讓孩子試著去做一些事情才能讓孩子真正的成長。

媽媽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了家裏,為了加班她已經三天沒有回家,也已經有三天沒有見到寶貝兒子了。

兒子看到三天不見的媽媽回到了家裏,並沒有像媽媽想象中的一樣撲到媽媽懷裏,反而擺出了一張苦臉。

“媽媽,你這幾天怎麼那麼忙啊,害我都沒有衣服穿了。”

正想好好休息一下的媽媽聽到兒子的抱怨,不禁有些納悶,同時也把心中的疑問問了出來:“我忙不忙跟你有沒有衣服有什麼關係嗎?”

“當然有關係了,你不回家誰給我洗衣服啊?沒人洗衣服我穿什麼啊?”兒子理所當然地說出自己的“理由”。

聽著兒子的“理由”,看著兒子那張理所當然的臉,媽媽覺得兒子的自理能力太差了,應該讓他自己試著做一些事情了。想到這裏,她把自己疲憊的身體放進柔軟的沙發,不再理會兒子的抱怨。

看到媽媽沒有立刻給自己去洗衣服,兒子不高興了,他來到媽媽的身邊,搖晃著媽媽的身體,“媽,你快點去給我洗衣服,不然明天我真的沒有衣服穿了。”

“想要有衣服穿就自己去洗,我現在很累,想要休息。”說完之後,媽媽轉身進了臥室。

媽媽的舉動讓兒子傻了眼,他以為媽媽會立刻去給他洗衣服,沒有想到會是這種情況。兒子在客廳裏眉頭緊鎖,試圖想出一個好辦法。終於,他無奈地找出自己的髒衣服,自己去洗。

得到充分休息的媽媽在走向廚房的時候,看到陽台上掛著的衣服,她欣慰地笑了。

延伸閱讀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讓他自己去做。”這不僅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責任感,使孩子能對自己的生活、行為負責。

在未來的社會裏需要的是自立、創新的人才,因此,培養孩子的全麵素質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很多父母在努力讓孩子提高各個方麵的能力時,卻忽略了孩子們的勞動教育,不重視對他們進行勞動習慣的培養。這可能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溺愛,把孩子自己應該和可以做的事情都替孩子做了。但是,父母們想過沒有,或許現在可以替孩子做一些事情,孩子長大以後呢?也替他們去做嗎?這對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是非常有害的。有些孩子,正是因為在家裏有父母,在學校有老師,所以他們的依賴性才會很強,什麼事情都不會做,隻會依賴父母和老師。其實,根據兒童心理學有關研究表明,孩子都是喜歡自己做事情的,他們喜歡說“我能”、“我自己來”等。因此,父母應該讓孩子試著去做一些事情。

讓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不但可以鍛煉孩子的自立能力,而且可以使孩子學會負責,從中鍛煉自己的意誌,並對父母的行為進行模仿和學習,增強他們的基本生活常識和勞動經曆。因此,父母要注意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的能力。

1.讓孩子學會收拾自己的東西

很多孩子都不會收拾自己的東西,他們通常是讓父母來收拾。比如,當他們玩完一些玩具之後,總是拍拍屁股就走人,讓父母把玩具再放回去;吃完飯也從來不知道把自己的碗筷收拾好;甚至有的時候,連自己的書包都需要父母來整理。這樣下去,隻會讓孩子的自理能力越來越差。因此,父母要讓孩子從小就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當孩子玩完玩具後,讓他自己負責收拾,放在一個固定的地方。如果孩子沒有把自己的玩具管理好,想玩某種玩具找不到時,父母不要輕易替他尋找,而是要借此機會進行教育。父母可以問孩子:“玩具玩完應該自己收的,想一想,你把這個玩具放在哪裏了?”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可以培養他們的自理能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