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伴隨寶寶成長的遊戲(9)(1 / 3)

12.音樂遊戲:跟我這樣做

訓練孩子的音樂節奏感,培養他的模仿能力。

先與孩子聽一遍歌曲,再次播放歌曲時,家長和孩子伴隨音樂做各種動作,如拍拍手、跺跺腳……。

當孩子對歌曲熟悉後,可跟孩子邊做邊唱,成人唱1~2小節,孩子唱3~4小節。

歌詞的內容可根據動作而變動,如可改為:“請你跟我拍拍手”。

成人的動作要從易到難,注意動作的節奏性。

附歌曲:

請你跟我這樣做

請你跟我這樣做,跟我這樣做,我就跟你這樣做跟你這樣做。

2.5~3歲寶寶的遊戲

生理發展

幼兒3歲時,身高可達到93厘米左右,體重為13~14千克左右。大腦皮層細胞大致分化完成。

動作增加、熟練和複雜兒。3歲時,能做獨腳跳等比較複雜的動作,還掌握了在行走中拐彎、躲閃、停等動作要點,並且會邊走邊踢球;手的動作更加靈活、協調。投擲的動作姿勢更加正確,同時會模仿著搭橋、捏泥,還會簡單的折紙;可以疊起9~10塊積木。

心理發育

感知:能注意到事物的一些微小細節,能發現事物之間的一些差異。能分辨出紅、黃、藍等顏色,認識一些圖形和數字,時間知覺與空間知覺初步發展;能更好地辨別客體的各種不同屬性。

注意:無意注意有了進一步發展,能夠較長時間地注意於某一事物,出現有意的萌芽,注意開始能服從於成人們提出的活動任務。

記憶:能記憶更多的人物和事實。再認能力比以前更加發展,能再認相隔幾十天或幾個月的事物。重現的能力進一步發展,能重現幾星期以內的事物。

思維:仍處於直覺行動思維階段,思維是在動作中進行的。幼兒隻能考慮自己動作所接觸的事物,隻能在動作中思考,而不能在動作之外進行思考。

語言:3歲時孩子的詞彙量達到2歲時的2倍,約為1000左右;能運用一些簡單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以背誦或講述兒歌、故事等;有初步的語法意識,能說簡單的複合句;2歲末到3歲時,語言的概括作用和對行為的調節作用都明顯地發展起來。

想象:產生了最初的聯想力,可以做一些初步預測,但此時仍處於想象發展的初級階段,還主要依靠感知與動作,依賴父母的提示。

個性特征:可以看到孩子之間的個別差異。例如,有的活潑或靈活些,有的沉靜或呆板些,但這些特點或傾向還是極不穩定的,容易轉變。

在跟成人交往的過程中逐步學會道德判斷,凡是成人表示讚許並說“好”、“乖”的行為,孩子便認為是好的行為;反之,凡是成人表示斥責並說:“不好”的行為,孩子便認為是壞的行為。3歲的孩子已經能把人分為兩類:好人和壞人。

情緒:孩子不順心,疲勞或未能達到願望時情緒波動較大,會發脾氣,父母要注意引導,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積極的情緒。

遊戲訓練重點

正確對侍孩子“好動”的特性。

孩子學會獨立行走和用手拿東西之後,變得非常好動,從早到晚,他們總是不知疲倦地進行活動,對什麼都感到新鮮,都要摸摸動動。並喜歡模仿成人做事,拿掃帚掃地上的紙片,結果掃得滿屋的紙片;幫媽媽收拾碗筷,結果常常打碎碗。對待孩子的這種“好動”的特性,成人不應責備他們,更不應禁止他們,要看到,這是孩子在探索、在學習、在了解自己的力量。如果一味打擊他的探索活動,他的求知欲就會泯滅,並且使他懷疑自己的力量,扼殺正在92萌芽的自信心。因此,遇到孩子好動的情況,惟一的辦法就是珍惜孩子的積極性,抓住時機,加強引導。成人若有意地引導孩子做事,給他分配一些極簡單的任務,不但可以促進孩子身體智力的健康發展,而且能較好地培養他們良好的品德和習慣。

正確對侍孩子“鬧獨立”。

鬧獨立,是幼兒期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突出表現。2歲多孩子獨立行動的願望更加強烈,表現為固執、不聽從父母的吩咐,有時不讓他做的,他偏要做。應慎重對待孩子的“獨立性需要”。既不能一味滿足他們的需要,也不要過多限製。一味滿足,容易造成孩子的任性和執拗;過多限製,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從而變得順從依賴,缺乏自立能力。

此時,可利用孩子的注意容易轉移的特點,用別的事情把孩子吸引開,再找適當的時機進行說理教育。對這個年齡的孩子,教育時表情一定要嚴肅,周圍的人也要配合一致。

要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同情心是一種對他人的不幸和困難產生共鳴,對其行動關心,支持和幫助的情感,是人的道德感之一。

同情心在幼兒期已出現。隨著兒童心理的不斷發展,孩子不僅能對他人的情緒情感具有更多的覺察和體驗,而且出現大量的同情與助人行為。同情心是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感,它的產生依賴於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它的發展則為兒童良好的社會行為,如助人、分享、謙讓等奠定重要基礎;同時,幼兒同情心的發展也對他們的讓會交住,特別是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具有重要意義。同情心是維係和諧的人際關係、凝聚集體力量的必要條件。同情心強的幼兒,在社會交往中,能夠理解和尊重同伴的需要與要術,表現出更多的合作與謙讓行為,因此,能夠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

做好入園前的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