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現夢想的路上,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坎坷,盡管努力很可能會遭遇失敗,但是放棄則意味著永遠不可能成功。為了夢想而奔跑的路上,一個人應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挖掘自己所有的潛力來實現夢想。

父母有辦法,孩子高情商

俗話說,“有夢想才能有作為,有行動才能有成功”。一個真愛孩子的父母就應當精心嗬護孩子的夢想,讓夢想的種子長成參天大樹。那麼,做家長的又該如何尊重孩子的夢想,引導孩子的發展,幫助孩子在追夢的路上健康奔跑呢?

別把你的夢想強加給孩子。很多家長習慣為孩子規劃未來,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家長會不經意地嫁接自己的夢想或扼殺掉孩子自己的夢想。事實上,如果家長把成人的價值觀全盤加到孩子身上,除了會讓孩子失去童年的歡樂之外,成年後也會深受個性壓抑之苦。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個階段都伴隨著他們獨立人格的逐步完善,所以一旦他們有了自己的夢想,家長參與其中的隻能是分析、評估和協助,而任何武斷地替孩子決定或是當即阻止,隻會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障礙。

讓孩子成為自己。無論孩子處在哪個年齡段,他們的夢想都是彌足珍貴的,讓孩子保有自己斑斕的夢想,才能開拓屬於他們自己的人生路。當然,家長也要切記,所有夢想的實現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輕視孩子的夢想,也不能暗示孩子急功近利,每一個幼小的夢想都是從一個初步設想到牢固樹立的過程。

給予必要的支持和鼓勵。幫助孩子為自己的夢想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不僅需要家長有一顆恒心和耐心以及博大的愛心,而且行動上的幫助和不斷的精神鼓勵也都是必需的。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克服困難,並在適當時候,給予積極正麵的精神支持。在夢想結果的時候,父母更應大力地讚揚和肯定,讓孩子樹立起自信和品嚐到夢想創造的真正樂趣。

家長也應有自己的夢想。要孩子有遠大理想,為人父母也應是個有理想、有道德、有奮鬥精神的人,這樣才能使孩子受到無形的教育。要知道,父母的行為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言傳不如身教。所以,家長也要有意識地和孩子談談自己的工作、理想、人生抱負,等等。

總之,讓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夢想,精心嗬護孩子的夢想,是每位家長的一門必修課。

3.13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

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我,是其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這對孩子的行為有著很重要的調節作用,對其情商的培養也是至關重要的。

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孩子情商高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叫“習得性無助”的實驗,證實了自我認知的重要性。

美國心理學家塞利在1967年研究動物時發現了這樣一個現象:開始的時候,他把狗關在籠子裏,隻要蜂鳴器一響,他就給狗施加難以忍受的電擊。被關在籠子裏的狗逃避不了電擊,在籠子裏一陣狂奔亂叫,一副驚恐不已的樣子。

心理學家塞利發現,在經過多次實驗後,隻要蜂鳴器一響,狗就趴在地上,驚恐狂叫。後來塞利在電擊前,把籠門打開,這時他發現狗不但不逃,而是沒等電擊出現,就倒地不停地呻吟和顫抖起來。原本這隻狗是可以主動逃避的,可是這時它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習得性無助”。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為什麼狗連“狂奔、驚恐、哀叫”這些本能都沒有了呢?這是因為在實驗的早期習得了一種無助感,也就是說,狗認識到自己無論做什麼都無法控製電擊的終止。因為在每次實驗中,電擊終止都是在實驗者的掌控之下進行的,而狗會認識到自己沒有能力改變這種外界的控製,從而習得了一種無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