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故事的過程中,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為何原本有著一身本事、頗受元帥賞識的戰馬,後來會不思進取、傲視士兵,最後成為一匹劣馬?最後,家長要告訴孩子:在成功麵前要學會不驕傲、不虛榮,認識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成為受人歡迎的人。
推薦故事四:龜兔賽跑
對於幼兒來說,要讓他們認識自己首先要以講故事的形式讓他們感覺到認識自己的重要性。下麵這則故事是孩子都很熟悉的,也有很好的啟蒙作用。
很久以前,烏龜與兔子之間發生了爭論,它們都說自己跑得比對方快。於是,有一天,烏龜和兔子決定通過賽跑來一決高低,它們倆確定好路線後就開始跑了。
兔子一個箭步衝到了前麵,而且一路領先。看到烏龜被遠遠地拋在了後麵,兔子心想:“我已經遙遙領先了,烏龜還是那麼的慢慢悠悠,我何不趁這會兒工夫,先在樹下休息一會兒,然後再繼續比賽。”
於是,兔子索性在樹蔭下坐了下來,並且不知不覺就睡著了。
然而,就在兔子呼呼睡大覺的時候,烏龜卻慢慢地超過了它,並且完成了整個賽程。
最終,烏龜無可爭辯地當上了冠軍。等兔子醒過來,卻發現自己早已輸了。
在給孩子講故事時,家長可以試探性地問:“當兔子睡覺時,烏龜難道不想休息一下嗎?”然後,再一點點地告訴孩子:因為烏龜知道自己本來就比兔子跑得慢,如果它不付出加倍的努力,是不可能贏的。從這個故事中,讓孩子感覺到要做好一件事情,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弱點,才能確定目標和行為方式。
父母有辦法,孩子高情商
自我認識是一個人自身完善的重要部分,從小就培養自我認識的好習慣,有利於一個人今後一生的成長和發展。為了讓孩子更好地認識自己,家長又該怎樣去做呢?
注重孩子入園時的自我認識教育。孩子離開爸爸媽媽來到幼兒園,從此進入一個新環境。由於自身位置的變化,他們會由一個被長輩捧在手心裏的“小太陽”變成了大集體中的普通一員,這就需要孩子從習慣性的自我感覺中掙脫出來,重新進行自我調整。在這之前,家長就應教養孩子學會尊重別人,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及行為,學會遵守必要的常規和秩序,養成遵守各項規則的良好習慣,而之前在家裏的一些任性行為是不可以的。
在活動中引導幼兒認識自我。要想培養孩子自我認識的意識,就要給他們創設有利於自我認識的環境。為此,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有意識、有目的地設置一些有利於孩子了解自己的活動。比如,家長多鍛煉孩子進行自我介紹,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本領,能自己穿衣服、穿鞋子,等等。
幫助孩子學會接聽“別人眼中的自己”。孩子經常會向父母反映,別人對他的評價,“爸爸,同學說我很小氣”。“媽媽,老師批評我做事情虎頭蛇尾。”遇到類似情況,家長不妨引導孩子思考:你覺得別人為什麼會這樣評價你?你覺得對方的評價說得對嗎?你覺得別人這樣評價,你怎麼做才是最重要的?引導孩子通過他人的評價,可以很好地提高孩子自我認識的能力。
幫助孩子學會自省。自省是了解自我的途徑、淨化心靈的手段,更是培養高情商的一門必修課。在問題與困難麵前,是選擇消極的逃避,還是積極的自省,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一個人的前途和命運,從小教導孩子善於找出自己的錯誤,隻有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斷進步;隻有學會不斷地檢討自己,才能更好地改進自己,避免犯更大的錯誤。
當然,幫助孩子認識自我的方法遠不止這些,總之,一個孩子隻有客觀全麵地認清自我,充分了解自己的個人興趣、能力、價值觀、行為風格、自己的優勢與劣勢,才能更好地擁有健康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