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大小,每人五鬥糧食,而且還不是粗澀難咽的黍米,而是貨真價實的小麥,手上捧著沉甸甸的糧食,梁山眾人在這些百姓的眼中,也瞬間從強盜草寇,上升到了豪傑義士。
百姓就是如此,他們永遠都是最容易滿足的那一群人,隻要誰對他們好,他們就可以毫不猶豫的托付真心,和平日裏橫行霸道的李大戶相比,很顯然眼前的孟飛就是那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了。
發放糧食,直接拉近了雙方的距離,接下來當孟飛要求百姓們曆數李大戶罪行之時,百姓們也不似原先那般瞻前顧後的,當即便有數十人站了出來,將這李大戶平日裏做下的惡事,一樁樁,一件件都說了出來。
孟飛前世也曾看見過不少招人恨的,可是那些和李大戶相比,簡直就是吃齋念佛的善男信女了,下山之前,雖也曾聽杜遷說起這李大戶乃是上河村一霸,也隻是覺得一個鄉間土豪,便是作惡,又能如何,無非就是年輕時踹寡婦門,刨絕戶墳,欺男霸女,為非作歹而已,如今上了年紀,做些強買強賣的勾當也就是了。
誰知道聽了百姓的控訴,孟飛隻覺得便是千刀萬剮,都便宜了這老東西。
張家的幼子不過是踩壞了李大戶地裏的一株麥子,便被李大戶指使人生生打斷了雙腿,饒是如此,還不肯罷休,又將人押到場院,號枷示眾,最終那張家幼子因不得醫治,竟活活疼死了。
張家老父氣不過,去縣衙鳴冤,卻有被這李大戶勾結官府,坐實了一個誣陷的罪名,一頓板子下來,那張家老父年老體弱,如何禁得起這番折騰,回到家沒兩日便咽了氣。
看那哭告的老婦,莫說是這上河村的百姓,便是梁山上的強人都不禁眼圈泛紅,看向李大戶的眼神,便像是鋒利的刀子,直恨不能將他千刀萬剮了。
李大戶做下的惡事,一樁樁,一件件的說了出來,那李大戶也知道今日怕是難逃活命了,跪立不住,癱倒在地上,身子如同篩糠一般抖個不停。
孟飛原還想著隻株首惡,可如今一看,這李大戶在上河村簡直稱得起是民怨沸騰,若是隻殺他一個,隻怕民怨難平,孟飛此次下山,除了化解梁山糧荒,一者是要招攬人心,二者就是要立威,如今看來,沒有這些狗才的人頭,這人心招攬不得,威也一樣立不得。
隨著村民們的指證,被拘拿的李家人一個個的被提了出來,孟飛雖然要立威,卻也不想濫殺無辜,那些平日裏確實罪大惡極的,自然少不得要借了他們的腦袋,那些個不曾為惡的,孟飛自然也會放過。
不多時,孟飛的麵前便跪到了三十幾人,有上河村的百姓作證,倒也不會冤屈了他們,孟飛也不理這些人求饒,隻是一擺手,自有嘍囉上前,兩人提一個,就在百姓麵前一刀下去,六陽魁首頓時化作了滾地葫蘆。
上河村百姓見為害鄉裏多年的禍害今日一朝被除去,也是止不住的叫好,跪倒在孟飛麵前,連連拜謝。
如今這錢糧也得了,名聲也有了,可以說,此次下山,梁山軍是大獲豐收。
押解著查抄得來的糧草,還有那李大戶糾集起來的數百鄉勇,梁山大軍浩浩蕩蕩的回轉山寨,這一路上,倒也太平無事,雖然早有從上河村逃出來的人將梁山強盜洗劫上河村李大戶家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可連鄆城縣的知縣都不敢過問,左近村落的百姓,哪個活得厭煩了,敢來撩撥梁山軍的虎須。
大軍到得山寨,自有阮氏三雄手下的水軍將一應錢糧運到山上,聚義廳內,此刻正推杯換盞,眾豪傑一通豪飲,為孟飛慶功。
慶功宴罷,聚義廳上杯盤狼藉,眾英雄各自散去,隻留下孟飛,孫立,樂和在一起議事,如今山寨糧荒已然解決,從李大戶家中查抄來的錢糧,少說也能供應梁山上下人等數年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