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孟凡辰回答企業戰略的相關問題(1 / 2)

山寨企業就是靠模仿,他們形成規模之後,在轉型方麵有什麼策略?這些企業以後真正要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政府這方麵你認為需要做些什麼?

孟凡辰:企業運作上,肯定是要用最小投入獲得最大產出的,但企業做到一定規模,肯定要做好轉型和升級,不能再延續山寨模式。我曾介紹過一家做醫療設備的山寨企業,做醫院裏的觀察儀係統,到後來飛利浦、GE都做不過他,因為他的銷量足夠大,利潤可以做得很高,GE、飛利浦最後乖乖地把這些業務交給他,然後他在全球建立研發基地,一下子做成了全球的一流企業。當然,這些企業一定要注意,不能觸犯國際上相關的法律法規。

從政府方麵來說,中國企業的自主創新,無論是行為還是結果,政府都要予以保護,這樣才能真正鼓勵中國企業的自主創新。另一方麵,全球最優秀的管理手段和能力,包括技術整合、係統整合的能力,都掌握在跨國企業的手裏,如果不保護知識產權,那跨國企業還是不敢把最好的技術產品放到中國市場來。所以,中國必須實行知識產權的保護,法律法規上必須要這樣去做,這是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大問題。

您提到過中國企業欠缺戰略管理能力,而加強這一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是製定企業標杆,那製定標杆後要怎麼去執行?在技術方麵,國外的先進技術多是對中國封鎖的,中國企業除了自主創新,還有什麼方法來提升自己的技術發展水平?

孟凡辰:企業標杆對比,實際上要求企業必須有一套信息管理係統,能夠幫助企業掌握內部和外部的最佳實踐,並且包含這些最佳實踐的細節。

至於說某個產品、某項技術被封鎖或者是被管控的話,那無非就像以前的解放戰爭,解放軍跑到敵後去,把敵人掌握的最先進的東西繳獲過來,變成自己的,但前提是要能把大兵團組織好。

其實企業也一樣,可以把研發基地開到北美去,開到西歐去。我最近幫助一個民企朋友在德國收購一家企業,這家企業的產品技術雖然不是高科技領域的,但國外同樣是對中國封鎖的。由於這家企業的產品技術在德國不是明顯的屬於保護的領域,所以可以到德國去兼並這個企業。

吉利收購沃爾沃,你覺得下一步李書福首先要做好哪些功課?

孟凡辰:李書福成功並購沃爾沃,國家開發銀行給他投了錢,從這一點來說,他已經捆綁了中國政府,這有助於借助政府支持提升沃爾沃在中國市場上的銷量。但接下來的問題是,他要把沃爾沃的銷量做上去,尤其是在中國市場。如果能把銷量做上去,沃爾沃應該就能救活,否則就會很慘。這是第一階段的問題。

第二階段,李書福也許可以幫助沃爾沃在中國短期內將銷量放大,但沃爾沃真正要在中國取得大的成功,那麼沃爾沃本身的團隊必須本土化。因為中國畢竟是全球未來最重要的一個市場,如果沃爾沃的管理團隊不能跟中國市場對接,那就很糟糕了。而幻想李書福現有的團隊能夠去整合沃爾沃的團隊,這是不可能的。這也是中國企業用兼並來國際化麵臨的最大問題,因為國內自己沒有體係,沒有具有足夠整台能力的團隊。

本土的一些零售企業現在也有了並購,但同樣跨國零售企業在中國也沒停止擴張。從戰略管理的層麵來看,本土零售企業現在麵臨著最大的挑戰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