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消除顧客惰性,激發消費熱情(1 / 2)

及時發現和挖掘出顧客在購物時微妙的潛意識思維,以及潛意識思維中的購物隋性,提前應對,激發顧客更積極的購物心態。

據說人的懶惰是屬於天性中的一種,也就是說,人在做某些事的時候,能輕鬆則輕鬆,能簡單則簡單,絕對不會墨守成規而去追求繁文縟節,尤其是需要耗費體力或者費周折的事。既然懶惰是天生的,那麼我們的顧客在購物時,自然也會有先天性的惰性隱藏著,一旦發現阻礙自己便利,需要耗費比平時多一點時間和精力的步驟,顧客便會合棄這一步驟,甚至打消購物念頭,哪怕其實他非常需要某個商品。

但我們的商家卻絲毫都沒有注意到這些隱藏在顧客頭腦裏的潛意識思維,依然固我地向顧客們提供按部就班的購物環境和一成不變的購物體驗,假如我們能早點意識到這一思維規則,我們的市場業績或許就有了另一番景象,有時候可能完全超乎我們的想象。

顧客惰性,微乎其微

在東北地區,很多商店的門口都會掛一塊門簾,有些是透明塑料條,有的是厚厚的棉花簾,顯然,這是因為北方的氣候比較寒冷,商家考慮到門口大開就會有冷風吹進來;而在南方城市也會因為氣候炎熱的原因,以免外麵得熱浪進入店內的冷氣世界而把玻璃門關閉起來,需要進店購物的客人隻得推門或者掀簾而入。這些門簾因為長時間被眾人接觸,其表麵的髒汙,一是容易傳染病菌,二是影響門店形象,總之都沒有正麵積極的意義。即便排除這個可能,也會在顧客的潛意識裏產生另外一種不易覺察的影響,因為進入門店,總需要用手掀起或遮擋門簾,這麼一個不起眼的麻煩動作,會在顧客心裏發生極其微妙的變化,有些顧客甚至會有所選擇地進入更容易進入的商店去購物,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山東某城市有一個做零售的老板,因為賺了點錢,或者又因為想讓自己的小店生意更好一些,而花重金把自己的店麵重新裝修了一下,把原來近乎破敗的一個小雜貨店,裝修成了一個雙玻璃門麵的小超市,原本指望著會因此而帶來龐大生意,沒想到新開張一個月了,生意卻沒有原來的好,老板非常苦惱,不知道自己究竟哪裏做錯了。

“你漲價了嗎?”我問老板。

“沒有”,老板說,“因為新開張,我還對很多商品實行了優惠政策。”

我這樣問的原因很明顯,是基於這樣一個角度思考,通常老熟客,會因為你的商店裝修一新,就會在心裏猜測你會因此而漲價,而這個潛意識思維是在很多地方都有體現,譬如,在消費者的潛意識思維裏,簡易破爛的餐廳,其價格自然便宜,而裝修富麗堂皇的酒樓,其餐飲價格自然會很高。這是一個潛意識思維,但大部分也是一個事實。因此,消費者就會有經驗積累在頭腦中,並形成這麼一種慣性的邏輯思維。

基於這個原因,我懷疑是因為老板的店麵裝修是否過於富麗堂皇而導致老熟客的心裏產生上述這樣的邏輯思維。正好因為這個老板的左右兩邊都有類似的小雜貨店。我問過老板,他左右的兩家店卻因為他的裝修而生意好過了以前。

消費者認為裝修後他的商品價格會上漲,隻不過是我懷疑商店生意下降的第一個原因。之後我繼續把視線擴大到其它層麵,並運用相關的思維擴散來觀察並分析小店的問題。

我再次仔細觀察了這個裝修一新的小店,很快,有一個現象引起了我的思考,裝修好的新店門前有一個四級的水泥台階,看得出,這肯定是新修的,因為台階上的水泥是青色的。

“原來有台階嗎?”我問老板。

“沒有”,老板說,“原來這裏是一個斜坡,後來我看到這個小土坡不雅觀,而且正好有現成的磚頭和水泥,就用磚砌了個台階,並澆上了一層水泥……”

原來如此!導致生意不好的罪魁禍首就是你的這個台階,我指著腳下的台階對老板說。

不會吧?老板對我的說法十分意外,而且深表懷疑。

這有影響嗎?

我說有。因為顧客的潛意識思維是一個很奇怪的過程,一般到你這裏來買東西的顧客,都是來買一些比較應急的物品,人的心裏都有一些與生俱來的惰性,也就是能快則快,能簡單就簡單,小店原先沒有台階,顧客順勢就進來了,現在他們一看到要爬四個台階,內心自然會有一點不願意……

就因為這,情願到我隔壁小店裏買?老板還是一臉的不相信。

我想除了這個原因確實也想不出還有其它什麼原因,所以我竭力慫恿老板把台階拆了,改成一個比以前更平坦的斜坡。

老板半信半疑,雖然覺得拆掉台階也不是什麼難的事,但畢竟好不容易裝修好的就這麼拆了有點的可惜,所以有點不大情願。

我告訴他,惰性是人一出生就具有的特殊性格,就像有的人天生就善良,但隨著環境的變化,惰性也會有所改變。比如說一個人如果家庭出身的環境好,不愁吃不愁穿,那又何必勤快呢?這樣想的人,其惰性的滋長就會越來越泛,慢慢的就會連吃飯都不想,因為懶得動了(並不是誇張,所謂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就是指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