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終端渠道類型的不同研究消費者,最終回歸到消費者為導向的產品細分人群定位和品牌建設規劃上。
營銷理論有很多,但營銷模式最本質的策略組合就是產品、價格、渠道、推廣等4P策略的組台。結構化的營銷模式策略組合,是以4P中的1P為核心,其它3P以核心策略為指導,進行專業化的發展。這是既有策略重心又有專業化體現的組合模式,具體以誰為策略的重心,要依據企業的現實情況展開。
深度營銷模式是以渠道為核心的係統營銷模式,產品、價格、推廣策略等是圍繞渠道策略展開的(圖1)。
深度營銷模式下,渠道的驅動力是企業需要打造的核心競爭能力,產品策略的邏輯可以總結為“以渠定客、以客定品、以品定位”的十二字方針。產品需要圍繞著渠道展開,通過終端渠道類型的不同研究消費者,最終回歸到以消費者為導向的產品細分人群定位和品牌建設規劃上,隻是需要注意的是,在產品的價格設置上需要以渠道的利潤保障為核心,以達到為渠道核心策略服務的目的。
下麵以一個示例,闡述如何在深度營銷的“以渠定客、以客定品、以品定位”的產品策略思想下,針對企業的現實製定能夠連接市場和研發協同的產品策略製定方法:
步驟一、市場類型劃分
以渠道為核心研究消費者,需要經過終端類型的細分之後,在此基礎上對消費者進行細分。
如圖2,首先通過橫坐標的市場層級劃分和以省份為縱坐標的細分市場,分為三類市場之後,再看其中的終端對鎖定網點之後研究具體的消費者就有針對性。
零售終端是產生最終消費的場所,終端的狀況對於產品銷售有著直接影響。合理劃分終端類型,針對不同類型的終端進行差異化的品牌與產品策略規劃,能夠使投入不同類型終端的品牌與產品組合更好地適應終端的銷售特點。
步驟二、終端類型劃分
終端類型的劃分,需要根據終端策略的區別進行針對性的分類。例如,對一家有直供網點和分銷商的企業而言,如果需要直接掌控終端,可列出這些終端的銷售潛力的最低標準值,再結合其市場地位及其對整體策略的影響,評估其銷售潛力,以及可能的操作模式,最終將終端劃分為表一所示的四類(表1)。
步驟三、建立基礎模型進行消費者細分
1)針對性的消費者細分基礎模型
針對行業消費者的特點,可根據年齡階段、職業層次、收入水平三個維度進行細分。例如按上麵提到的案例,可以建立如下模型:
年齡階段——中高年齡段(50歲以上);中低年齡段(30一50歲);低年齡段(30歲以下);
職業層次——高職業層次(私營業主、企業高管、政府官員、高級專業人員);中高職業層次(企業中層管理者、公務員、技術人員);中等職業層次(企業白領、機關事業單位一般職員);中低職業層次(生產工人、打工族、底層次服務人員);
收入水平——高收入水平;中高收入水平;中等收入水平;當地平均收入水平;中低收入水平;低於當地平均收入水平。
2)鎖定消費者細分提升目標,確定產品開發的方案
假設需要提升的是K A渠道的銷量(圖2為現有的KA的消費者的主要份額分布),就需要研究如何擴大現有消費者的購買量,以及開發相鄰區域的消費者,橢圓鎖定的消費就是增量的消費者來源(圖3)。
由此就得到了消費者的研究目標,也就得到了產品提升的原始導向,產品開發部門就針對鎖定的消費者進行針對性研究,解決在什麼渠道將什麼產品賣給什麼人的命題。考慮到產品同質化的問題,在研究消費者定位的同時,需要確定滿足渠道主推的價格策略,從而推出針對性的產品。
這樣的效果,一方麵達到了深度營銷模式下以渠道為核心的總體策略組合要求,一方麵也考慮到了消費者的需求。對很多企業而言,這就能改變產品開發部門和營銷人員在產品開發思路上的不一致,以及產品上市之後結果不好時相互抱怨的局麵;能夠使研發部門和營銷部門真正地相互貢獻力量,產生協同性,使渠道和產品之間不斷良性互動,逐步過渡到產品以及品牌為核心的營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