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林氏木業的數據王國(3 / 3)

可見,從產品運營到銷售,營銷層麵的數據化,支撐著林佐義的“精益創業”,讓他可以快速迭代優化前端,以超高的效率適應市場。

數據化管理

如此下來,前端的業務越來越紅火,林氏的規模快速擴張,後端需要管理的東西自然也越來越多。此時,數據更成為管理的利器。

首先,對於飛速增長的員工,林佐義堅持數據化的薪酬製度。打開林的工作係統,可以看到一張員工的KPI考核表,裏麵不僅有每一位員工的業務成績,還有特殊的兩列指標:“正能量”、“負能量”,二者由用戶的好評、差評、客單價、退貨率等數十個因素構成,經過複雜的加權運算獲得相應的數字,將它們與業績相結合,便可以核算出每個員工的薪資。

在這種公平透明的製度下,回報與長期工作表現結合,可以激勵員工不斷努力。“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及時發現影響員工的問題。”林佐義補充道。

比如,一位員工前3個月的業績穩定成長,“正能量”數據一直很好,但第4個月“負能量”數值卻突然上升,這時,上級管理者會立刻與之交流,看他是否遇到心理上的問題,還是工作壓力太大,能否通過工作減壓或人文關懷,化解此種“負能量”,使其找回原來上佳的狀態。

如此種種,林氏才能在激烈的電商競爭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其次,必須用數據做好設計、生產的管理。在林佐義看來,家具由消費者選擇,因此設計產品之前,必須先挖掘客戶的需求,校準市場定位。因此,數據分析必不可少。

一般情況下,市場部的數據分析組會將林氏木業的產品數據與熱賣家具單品進行對比,分析出市場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家具——是法式還是田園風;是布藝還是皮質;是深色還是淺色;價位大致在何種範圍……然後,再將數據分析結果交由設計團隊,形成產品設計方案。

接下來,再在生產線上進行“打樣”。林氏通過對新產品進行小批量生產,掌握各細分項目的費用,進而製定出工價標準、材料標準和包裝標準等成本標準,掌握住生產控製的主動權。之後,不管產品是出於自有工廠,還是通過OEM 生產,成本價目單都變得一目了然。就是靠著這種手段,林氏將加工費用壓縮到了售價的5%-6%,相當於業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為自己的產品爭得了更多的價格優勢和利潤空間。

再次,林佐義將數據管理帶入到物流進程中。每一筆出貨,都會有跟單人負責,他們會對比合作物流公司的發貨及時性、到貨及時性、是否有運輸損壞等等數據,而“負麵”數據過多的物流公司,將失去林氏的訂單。

林佐義總是不斷提醒自己,有時,一個管理不當,就可能讓自己一敗塗地,“那不過是一睜眼一閉眼的事”,而不斷更新的數據則可以讓它發生的幾率降低很多。“因為,有了這些數據,平時企業裏的‘咳嗽’、‘感冒’都被很快治好了,自然不會演變出致命的疾病。”他解釋道。

如今,在淘寶、天貓做大的林氏也成為其他電商平台力邀的對象,可是林佐義並未為其優厚的條件動心,它們真的了解家具行業麼?相應的規則穩定麼?能否吸引到客源?在沒有數據釋疑前,他寧可按兵不動。用林佐義自己的話說:“帽子大了,容易遮住雙眼,還是提前量一量的好。”顯然,他要用自己的方式丈量林氏木業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