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互聯網新帥周厚健(1 / 3)

互聯網新帥周厚健

特寫

作者:李薇

麵對智能化和移動互聯大潮,周厚健,這個代表“中國製造”和“實業報國”的企業家,正帶領海信用互聯網及IT的技術和思想加速轉型。

周厚健沒有微博,也沒有微信。

“想用,但我這個人太笨了。”這位50多的山東大漢發出了爽朗的笑聲。

雖然與網絡社交似乎難以產生火花,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周厚健對網絡的興趣以及對海信向網絡靠攏的決心。身為海信集團董事長,他正在為這艘消費電子巨輪掌舵,帶領海信向智能化及網絡化轉型。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周厚健認為,智能和網絡是產業的方向,如果不去順應並投入這股大潮,海信最終就會淪落為加工企業。為此,海信必須自我革命。

海信和周厚健並不缺乏自我革命的勇氣:為擺脫計劃經濟的影子,敢於停用已有一定知名度的“青島”牌,從零開始啟用企業新品牌“海信”;中國彩電市場從傳統CRT過渡平板時,海信孤注一擲地選擇了“棄CRT、投平板”。

麵臨一場智能時代的轉型,周厚健這位中國30年製造的代表人物,在電子產業斬獲無數榮譽的老將,如今更像一名新帥。他坦言,轉型對他和海信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接受互聯網和IT產業創新洗禮和感染的過程。

請給傳統兩字加引號

1969年,海信前身“青島無線電二廠”剛成立時職工僅10人,1979年改名“青島電視機總廠”。1992年周厚健擔任廠長後,海濱國營小廠大踏步前進,並更名海信集團,產品延伸至冰箱等領域。44年的發展史,海信的身上打上了“中國傳統製造企業”深深的烙印。

“現在請給傳統兩字加引號。”周厚健表示,“海信早已不是一家傳統的家電製造企業了,如果還是用傳統思維經營,海信早就在競爭中被淘汰。若不能緊跟產業,任何企業都不應存在。特別是隨著產業的智能化,海信將把未來研發方向更多地定義在‘軟’實力上。”

以彩電為例。周厚健認為,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帶來了無處不在的便利,人類生活和辦公方式發生變化,電視隻放在家裏已遠遠不夠,未來的電視不一定隻在客廳。

在這一理念下,海信研發了自己的智能多媒體係統平台。在此平台下,電視實現了大屏傳小屏(客廳電視所接收的任何有線電視節目都可傳到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小屏上觀看)、小屏傳大屏(平板電腦通過互聯網搜索到的視頻節目都可傳到客廳電視共享觀看)、異地傳屏(平板電腦在外地也可實時收看家裏電視所能接受到的節目)等功能。

互動的理念也讓渠道發生了改變。

青島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主任喻海濤向記者介紹:“以往海信電視、手機、家電等產品各自為戰,但近兩年海信加速了建設品牌形象店的步伐,強調各產品間的互動。此外在國美、蘇寧等賣場,海信電視展區都會有平板電腦和手機,在手機和平板電腦展區也會有電視供消費者體驗‘多屏互動’。消費者對‘多屏互動’都很感興趣,所以我們需要向他們演示並教他們如何通過海信的產品實現這一功能。”

此外,隨著網絡和智能技術的不斷推進,彩電的研發方向還在於豐富的內容和簡單便利的操作。“有網絡的條件下,豐富的內容不成問題,所以簡單的操作將變得越來越重要,這就需要依賴軟件開發。”周厚健強調。

青島海信傳媒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信傳媒”)COO簡誌敏對此深有體會:“電視從消費電子行業越來越多地向IT行業轉換,軟件的成分就會越來越大,海信近幾年推出的產品就都是依靠‘軟實力’博得市場。”

海信傳媒成立於2008年,主要從事新一代交互式數字電視運營平台的研發和服務。如果說海信傳媒是海信自己培育的創新種子,那麼這兩年完全來自體外的新鮮血液的注入,則徹底激活了海信體內的創新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