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FM:不止是一款產品
新疆界
作者:劉燕
如果你現在寫著論文,想聽點適合寫論文的歌曲,你多半會去音樂網站上瀏覽音樂排行榜或編輯製作的專題,自己把一首首歌添加到播放列表中,然後循環播放或跳到下一首。而Jing.FM則省事多了,它會自動給你一個準確的音樂列表。
在Jing.FM創始人施凱文看來,互聯網音樂產品夠多了,但對於不懂音樂語言的普通人來說,用最直白的想法幾乎找不到合適的音樂。
Jing.FM試圖把最複雜、最專業的分類維度放在後台,讓用戶回歸到用最樸素、最簡單的語言去尋找當下想聽的歌曲。這實現起來並不簡單,一方麵需要建立強大曲庫,還要有不斷更新算法使不同的自然溝通語言和專業音樂分類能夠高度匹配。
而這件難事,就是Jing.FM團隊想要完成的事業,而不止是做一款被興趣催熟的音樂產品。
試錯
施凱文,中央音樂學院畢業,2008年底創辦了自己第一個項目Koocu音樂網,當他發現即便是努力承受了高昂的技術開發外包成本,也並沒有收到滿意效果時,他開始自學HTML、 CSS、Javascript、PHP等開發語言。於是,這個原本覺得自己要搞一輩子音樂的文藝青年,染上了技術狂人的癖好,越發沉醉在交互設計與用戶體驗的實踐中。這個產品在沒有任何推廣的情況下,積累到了30多萬用戶。
“這個音樂網站是點播模式,從功能上來說跟大家用的QQ音樂、酷狗、酷我功能差不多,隻是設計上比較出眾,沒有太多差別。”施凱文說。
在短短7、8個月之後,因為服務器帶寬問題,施凱文決定關閉Koocu,創辦他的第二個音樂網站Saylikes。“本來想做一個專業一點的產品,剛好有人願意投資,算是順其自然地就做了。”
但在麵臨高昂的版權成本的同時,投資人沒有耐心再繼續等待盈利前景變成現實,持續一年後,投資人撤資、資金鏈斷裂,並且不幸地成為107個因版權問題被關掉的網站。
在經曆了兩次創業後,他深刻體會到,“如果要想去找合作夥伴和投資人,那就找一個能夠互相欣賞,或者至少懂這個行業,這樣子兩個人才能夠互相理解。”
兩次不如意的嚐試後,帶著很多遺憾,施凱文進入一家互聯網音樂公司做產品總監。原本希望通過別人的平台實現一些想法,卻始終覺得不自由、想改變。很快,他又出發了,施凱文清楚地記得自己做Jing.FM這個想法從何而來。
有一天,施凱文在家裏做設計,找了Kate Perry的歌來聽,邊聽邊做圖,一上午過去聽了四、五十遍。當他打算再找幾首同類型的歌繼續聽時,發現這麼多音樂產品、這麼多搜索工具,作為一個發燒友仍然會為“如何通過描述找到歌曲”而苦惱。
“先在自己的歌曲庫裏找,3千多張盤,2萬多首音樂,密密麻麻根本沒法找。然後我打算直接網絡搜索,電子的、舞曲、女聲,拆分了若幹個關鍵詞,還搜不出來。”施凱文開始在網上搜,誰唱歌跟Kate Perry風格比較像,一環套一環才找到一個類似的,但是這時候已經操作上百個步驟,並且是在比較了解音樂和互聯網的情況下去操作的。
從那之後,施凱文開始留心身邊人的經驗。他的媽媽,50多歲的典型家庭婦女,希望找點音樂來輔助睡眠。“我說你想聽點什麼呢?她說你能給我找點有小鳥叫的、森林感覺的音樂嗎?我當時覺得這個描述挺逗的,我知道班得瑞、神秘園就是這個類型,但是我母親並不懂,她在網上無法用這種描述搜索到合適的音樂。但實際上這樣的描述已經很明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