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個樂迷的逆襲(2 / 2)

有了第一次籌資作為測試成果,以及自己的市場判斷,馬客的樂童音樂就在2012年9月份上線了。“和氧氣電台不同的是,這次是真的有現金流產生的模式,目前有六十多個項目,最大金額有2萬多元,最小隻有幾百元,這是在沒有宣傳和推廣預算的情況下,靠著藝人之間的口碑傳播,一個個接下來的。”馬客說。

讓馬客驚訝的是,有很多看起來沒有名氣的發起者,卻能快速籌集到理想的項目啟動資金。最早有一個項目,發起人是湖南一個後搖風格的樂隊,這個廠牌在My space上隻有幾百個粉絲,但也就是這些特別忠實的樂迷,使他們在不到兩周時間就籌到15000元的演出費用。

不是所有藝人都能有這樣的號召力,在眾籌平台上,想要達到初設目標,也並不是很簡單的事,而樂童想搭建這個平台,並幫助他們把這件事情簡單化。一位叫做林嵐的歌手,很想出唱片,在有很多錄音師等資源的情況下,還需要1萬元才能達成願望。於是,她打算通過樂童來籌集這筆錢。“首先,她要把自己的夢想講出來,這是眾籌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會講故事。我們有一個模板數據庫,可以幫助藝人們簡化這一步,多半藝人不擅長講故事。另外一點就是,需要有創意的回報選項,簡單說就是用這個來吸引出資方,比如支持資金達到多少就可以去做一場私人Party演出等,我們也有相應的方案可以提供給發起人。”馬客說。

實際上,籌集資金隻是樂童音樂想做的第一步,未來馬客想把它打造成為音樂領域的淘寶。樂童連接供需雙方,有任何需求的音樂人都能夠在這個平台上,找到解決方案。馬客坦言,對於目前的市場狀況,眾籌隻是一個特別適合樂童的發展形式,未來樂童是要圍繞音樂服務的各種需求,不僅僅是資金層麵。一旦競爭對手多起來,服務費模式很難維係下去,必須要有其他優勢盈利點支撐。

馬客所說的各種需求,主要包括演出、周邊產品、資金籌集、線上線下的專輯營銷等解決方案。“我比較看好周邊產品,T恤、帽子、項鏈等等。國外這一塊也是很成熟的市場,包括唱片、演出、周邊產品等形成一個成熟的盈利體係。周邊產品應該是個機會,演出市場的成長速度是兩倍以上,還有就是音樂產品營銷,這是我擅長的。”馬客說。

馬客還借助各種資源,籌劃針對不同藝人不同需求的服務方案。比如,獨立樂隊開拓海外市場,推出兩到三張演出專輯,賣到港台、日本、東南亞等市場,如果反響好就直接推出去做巡演。除此以外,還和一些演出營銷公司的合作,他們可以在樂童平台上發起藝人演出需求,平均每周3到4場演出,可以很快招募到藝人、樂隊。

但樂童想要走到下一步,還需要很多明星項目來擴大影響力,突破資金額度。近期,馬客也收獲了很多好消息,譚維維、曹芳、MIC男團的項目基本已經敲定,這些合作就開始在嚐試把唱片、周邊產品、演出等形式都結合在一起,做預售和推廣解決方案。拿譚維維的合作舉例,第一步發免費明信片,上麵有二維碼,用戶掃描後搶先試聽,第二步就是預訂唱片,以及售賣與Hi,Panda合作設計針對新專輯的T恤,再發起一個回報項目,支持者可以跟譚維維在錄音室工作一天等。

事實上,樂童音樂達成合作的速度很快,太合麥田的MIC項目隻用了兩次見麵機會就拿下了。馬客認為,他有與音樂人截然不同的行業經曆和產品運作思維,這是音樂行業最需要的東西,也是樂童最大優勢所在。他希望把更多跨界的東西融入在音樂這個領域中,而不是單純地做好一首歌、一張專輯,在他眼裏,音樂行業過去太過固守,而時代顯然已經拋棄了那樣的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