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過去尋找未來(3 / 3)

吳鋼在蘇州有另一項令人興奮的嚐試——他主持設計的蘇州生物納米科技園管理中心不光借鑒了蘇州園林的建造理念,更將自身融入到整個蘇州的建築文化意境之中。

蘇州生物納米科技園管理中心建成後,被賦予了另一個名字“巨型花架”。這個“巨型花架”的主體建築是兩棟平行布置的辦公樓,兩棟辦公樓之間是廣場,一個巨大的鋁鎂合金穿孔遮陽篷覆蓋了兩棟建築和中間廣場。遮陽棚底部一層架空,人們可以從廣場兩側自由進入和穿行遮陽篷區域。被覆蓋的廣場上空,陽光從多孔板灑射進來。在廣場上豎立著若幹兩兩交叉的鋁鎂合金柱,寓意為交錯的竹叢,同時也種植了大量真實竹叢和植物,與之呼應並弱化硬柱結構。

據吳剛介紹,遮陽篷可解決園林廣場和建築立麵遮陽問題,過濾多餘陽光和強風,使內部空氣舒適,並為爬藤植物提供生長框架。除遮陽棚外,兩棟建築還采用了擠塑聚苯外保溫牆麵、斷橋鋁合金門窗、中空玻璃、聲光控製照明係統等技術,增強節能效果;建築頂部及整個庭院還設計了雨水收集再利用係統。整個“巨型花架”建造技術簡單,成本低廉,節能效果明顯。“蘇州是中國古代園林和庭院建築集大成者,但建築在蘇州園林中不是最重要的,它隻是園林風景或周邊環境的一個組成部分。”

建築依賴自然,有時候又不得不屈從於自然條件。“減少建築物對土地和自然資源的依賴也是未來趨勢。”錢平分析,全球人口持續上漲,但土地等資源恒定,人們對資源的人均占有率會逐步下降,未來的土地可能不會成為建築的基地,而隻是一個直接的支撐物。

悉地國際設計的平安金融中心位於深圳福田CBD的中心地段,采用了超高層建築以應對緊張的土地資源。這座超過600米的石材玻璃大樓容納了約6萬平方米的商業區域、30萬平方米的辦公區域以及15000平方米的國際會議中心,在塔樓頂部還有一個大型公共空間,人們在這裏可以俯瞰深圳以及珠江三角洲。

漂浮式設計也是為了節約土地,同為悉地國際設計的深圳大梅沙?萬科中心將主體使用空間抬升至距離地麵15米的空中,底部形成連續的大空間,不僅為使用空間提供開闊視野,也盡可能實現了還綠於民,如算上屋頂綠化,整個場地綠化率大於100%,且完全向城市開放。

一種範例

邵紅是杭州黃龍時代廣場的客服領班,從時代廣場建成以來,她就一直在這裏工作。提到黃龍時代廣場,即使杭州出租車司機很多都不知道,因為它有著另外一個更為響亮的名字:杭州支付寶大廈。其實,黃龍時代廣場是由A、B兩座大廈組成的L型建築,B座南北向,A座東西向,支付寶大廈是支付寶公司租用的B座,A座則有一些其他公司入駐。邵紅還記得在上班之初,老板曾對她“炫耀”過時代廣場“很杭州”、“很江南”。

黃龍時代廣場位於杭州城“西大門”處,是人們從西邊進入杭州後看到的第一座地標性建築。大廈造型非常薄,通體采用了玻璃幕牆,看上去十分“輕盈”又“溫潤通透”。據邵紅介紹,支付寶公司也會利用玻璃幕牆做一些文章,比如雙十一取得好業績,晚間會利用各個辦公區內燈光的開啟或關閉,在B座大廈幕牆上造出巨大的圖案,很震撼,也很漂亮。“工作人員在街對麵用對講機指揮樓內開關燈。”她笑道。

兩座建築構成的L型圍合出外部廣場和內部庭院,外部廣場讓大廈遠離城市主幹道得以鬧中取靜;內部庭院為大廈中的人提供了休息的景觀場所。二者均實施了綠化園林設計,底層為餐廳、銀行、超市、酒吧等底商。A、B座交接的地方有一道抗震縫隙,還有一個從底部穿過的空洞,空洞連接到的內部庭院處,設計了下沉的小商業區。陽光從縫隙照到下沉商業區的通道中,小商業區中間有水潭,水潭四周是一些休閑的餐飲和娛樂場所。

吳鋼是黃龍時代廣場的設計師。很薄的板樓設計不僅是為了外觀,更重要的目的是通風和采光。因為薄,兩棟建築中每層都隻有兩排辦公區,春秋兩季可以更多開窗依賴自然風,而非空調,這節省了1/3的空調能耗;此外,所有辦公區域都能夠實現自然采光,全年下來,這兩棟樓的采光費用是其他同等麵積辦公樓的1/10。

被邵紅反複提到的玻璃幕牆,是兩棟建築的外麵一層“皮”,在幕牆之內還有另一層“皮”——傳統建築立麵。玻璃幕牆中間有縫,方便窗戶通風。吳鋼表示,之所以用釉麵玻璃做幕牆,從低碳的角度有兩層考慮:一是高層建築不允許直接開窗,二十層以上高空形成的漩渦風會把窗戶吹掉,有了幕牆,任何一層窗戶都可以打開;二是為了抵消太陽輻射,玻璃幕牆的每一麵都有釉點,這些經過嚴格計算的釉點密度和大小在幕牆的不同方向各有差異,以便在采光和抵消熱輻射中找到最佳平衡。

在這個設計案中,吳鋼也踐行了他“建築應服務城市”的理念——“不論是外部廣場,還是內部庭院以及各種商業空間,都是為城市提供的。甚至地下空間,也不僅僅作為地下車庫使用,也通過下沉式商業庭院的實用功能和城市友好呼應。”邵紅說,來黃龍時代廣場休閑的人不僅是支付寶或其他進駐公司的員工,很多城裏其他地方的人以及附近的居民,都會跑過來在酒吧裏喝酒或在餐廳裏吃飯,一些人還會在內部庭院裏玩耍和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