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比烏斯環的空間生產力
封麵報道
作者:楊誌傑
最初,擺在維思平助理主設計師譚善隆麵前的是兩個數字:13000和26。
他所負責設計的百度北京科技園建成後,將有13000多名、平均年齡26歲的百度員工在這裏工作,“很難想象如此多的年輕人在這裏上班、開會、用餐、休息,這不僅僅是一個科技園和辦公樓,而更象一個城市。”譚善隆到百度目前位於中關村的辦公樓調研時發現,午休時分有上千名百度員工像轉山一樣圍著大廈散步,隻因為沒有其他更合適的活動空間,這一幕堅定了他將整個建築群定位為“綠色家園”的信念。
百度獲得的三塊建築用地位於一條城市道路的兩側,其中同側的兩塊土地又被城市綠化帶隔開,三塊彼此割裂的土地對建築設計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在這三塊土地上,譚善隆設計了五座大樓,圍合出兩個合院式空間。為了弱化土地的天然分割,他利用空中走廊將所有的建築連成一體,形成了環通的建築群體關係,五座大樓的樓頂被設計成綠化與運動跑道。從空中俯瞰,整個建築群像一個莫比烏斯環,寓意科學技術的無限可能。被建築圍合而成的兩個合院空間,形成了“百度天地”和“百度廣場”,由一條名為“百度大道”的中軸道路連接。“百度天地”結合城市綠化帶和景觀設計形成園林公園,內設五百席的報告廳,從空中俯看,頗像百度商標“熊爪”,而建成後的“百度天地”將為這些年輕員工提供超過一萬平方米的綠色活動空間。
最讓譚善隆得意的是,五座大樓內部的每處空間都被設計成“看得見風景的房間”。五座七層的建築內部都是極薄的“三明治”結構,也全部采用了帶型窗戶。因為“薄”,左右兩側的空間都可以通過帶型窗戶享受自然采光和通風,節省照明和空調能耗。
未來百度的所有員工工位都會被安排到左右兩側空間內。作為快速發展的互聯網企業,百度每天都會產生新的項目團隊;項目結束後,團隊成員又會迅速融入新的項目組,因此每位員工的工位總是處於流動狀態,這也是采用帶型窗的目的——無論員工流動到兩側空間的任何工位,都能均衡地擁有窗戶,抬頭能看到室外的景觀。譚善隆還為帶型窗選擇了特殊的遮光設計,既能遮擋角度較低的直射光,也能將其他光線折射到更深的空間內。
“三明治”中間層的辦公空間都被設計成會議室。百度是一個對會議空間要求很高的企業,一般企業會議空間會占到總辦公空間的5%~7%,而百度的這一數據更高。這源於百度的核心“生產”方式——所有工作結果都需要通過會議集成。“我不想將中間層的作用僅僅定義為‘生產’,希望它也能成為百度的企業空間。”譚善隆設計了很多連接兩側辦公空間的橋型透明會議室。當人們走進大堂,一抬頭就會看到很多年輕人在空中會議室開會;同時搭配大量錯落有致的樓梯,讓各層的交通連接更為便捷。“一方麵,鼓勵樓裏的年輕人多走樓梯,另一方麵也幫助他們更快地找到彼此進行交流。”譚善隆說,“這不僅僅是交通空間,也是交流空間。”
此外,大樓還采用了智能化樓宇管理係統,在候梯廳、疏散梯間采用了自然采光和通風。為了適應北京的季節特點,西側和北側相對降低了窗牆比,以減少夏季西曬以及冬季北風對室內環境的影響,東側則以全落地窗增加采光量;在庭院和中庭利用“煙囪效應”帶動室內氣流,實現建築被動式自然通風;更重要的是,還為年輕的百度員工設計了大量服務性空間,如母嬰室、康體活動場所等,而安排在地下的餐廳,也設計了下沉的綠化庭院景觀,讓員工可以在風景中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