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輝超市:電商不急
CIO·商業科技
作者:鍾嘯靈
生鮮是電商們覬覦的下一個機會。在攻破服裝、電器類、日用品後,去年下半年,京東、淘寶、我買網等大電商紛紛加入生鮮陣營,後麵還有一串長長的中小電商名單。雖然生鮮天然具有超強的集客力,但由於消費習慣、采購、物流、食品安全等特殊要求,生鮮電商成為主流還需要很長的培育和投入,目前各家也隻是將生鮮視為搶占市場先機的機會。
在這場搶占市場的競爭中,已經將生鮮生意玩出規模和利潤的永輝超市似乎是個異類。從2012年財報看,永輝超市的生鮮及加工占其營業收入的46%,毛利率達到12.95%,遠高於業內平均水平。這家起家於福建的超市有著天然的生鮮基因,由於福建的地域特點,當地人喜食生鮮,出售生鮮產品的農貿市場發達興盛。永輝2001年創辦即吸收當地農貿市場的特點,將生鮮品類大規模植入超市業態,力圖打造更良好的購物體驗。即便如此,永輝對電商的態度也是慎之又慎:今年早些時候,永輝上線“半邊天”產品,針對福建地區會員提供精選膳食、素食套餐的配送服務,僅僅幾個月功夫,這一產品已經在官網悄然撤下。
根據永輝內部消息,公司正在為真正進入電商市場做部署。在今年4月份召開的永輝年度股東大會上,永輝董事長張軒鬆表示:“公司在密切關注業態的創新,在這方麵進行分組研究。ERP係統上線和物流建設,使得網店合一、店購網送、網購店提的條件逐步成熟。” 張軒鬆相信,以上體係構建完成後,倒過來做電商會更容易。
張軒鬆提到的ERP問題,正是永輝信息總監吳光旺帶領技術部門最近忙碌的項目。去年至今,新ERP項目在永輝各地門店逐步上線,這個項目主要針對從生鮮采購到門店管理的整條供應鏈,進行了更多的精細化管理。
優化生鮮采購模式
生鮮產品主要是來自於農副產品,包括果蔬、蛋肉、海鮮、五穀雜糧等。因此,生鮮產品天然存在鮮度的特性,在采購端很難做到工業化產品的定時、定量以及精準供給,這也是生鮮難以通過電商化售賣的核心原因。
為了保證鮮度,永輝需要在采購終端占有主動權。此前,永輝已經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全國性生鮮農產品采購與配送體係,以直采代替傳統采購模式,解決了鮮度的同時也能節省中間成本。“如何構建快速搶占市場的供應鏈,在生鮮最有價值的時候賣給顧客,是我們一直都在考慮的問題。”吳光旺表示,依據這一核心訴求,永輝的技術部在此次ERP項目中重點改善了采購端的反應能力。
永輝有1400名采購員,其中超過一半為生鮮采購員,主要負責在全國采購七大類生鮮商品:幹貨,水果,蔬菜,貝類,家禽,冰鮮,活鮮。過去,他們主要通過電話聯係總部獲知門店的采購需求,隨後走訪碼頭、農產品基地等采購商品,最終通過物流公司將貨物送出,這一過程大約需要2~3天時間。在整個過程中,采購員遊離於公司的信息體係範圍之外,直至采購員通過電腦輸入發貨記錄,公司後台和門店才會獲知這一信息;門店在收到這批貨後,才能確認這批貨的品相和定價。
由於采購端處於供應鏈的頂端,任何一個采購決策和效率都直接牽動門店每天的銷售情況,尤其對於銷售周期要求很嚴格的生鮮而言,如何讓整個采購過程更加貼合門店和顧客的實際需求,顯得尤為重要。
去年下半年,永輝投入新的ERP項目,力求解決這一問題。項目給采購員人手配備一部iPad,即使在偏僻的田間地頭或者邊遠碼頭,采購員也可以和公司進行實時的信息交互和訂單處理,高效處理以下幾類信息:接收總部的采購訂單,了解公司的庫存狀況、在售商品價格以及昨天的銷量等情況,做到心中有一個采購預測以及合理地安排一天的工作;傳輸預采購商品的品相、價格到采購平台的處理中心,後者將可以統籌所有采購員在全國發來的采購信息,選擇最優采購點以及采購量;與門店進行實時信息交互,門店可以了解訂單的實時狀況,也可以對采購員快速發出補貨的需求;加速完成與總部的結賬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