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企業品牌升級靠什麼(1 / 2)

中國企業品牌升級靠什麼

管理

作者:李薇

人間四月天,故宮太廟《鋼鐵俠3》中國首映禮現場。正式進入現場前,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仔細地係上了一條代表TCL品牌升級的花色領帶。和“鋼鐵俠”的扮演者小羅伯特·唐尼在舞台上握手時,李東生明顯感覺到了比以往更多的閃光燈。

TCL正在全球範圍內開展其娛樂營銷計劃,《雲圖》、《複仇者聯盟》等好萊塢大片的推廣都出現了“TCL”三個英文字母,去年TCL還斥資冠名了好萊塢中國大劇院。這一係列舉措都是為了一個目的——在國際市場上提升TCL的品牌影響力。

經過二三十年的積累,中國製造企業正處於品牌升級的關鍵階段,它們渴望擺脫低廉的形象,努力在更寬廣的國際舞台展示自己。而要真正成為具有持續競爭力的跨國品牌,中國企業顯然需要在多個維度上做出全麵卓絕的努力。本期高端訪談,我們請TCL集團董事長、CEO李東生先生分享自己最新的思考。

營銷如何發力

記者:TCL的國際娛樂營銷正在發力,這種娛樂營銷對TCL品牌在美國及全球的提升效果顯現了嗎?

李東生:好萊塢中國大劇院在美國相當於中國的長城,是個非常重要的旅遊景點,能冠名對我們來說意義甚大。TCL在美國市場運作好幾年,我們一直感覺很難做,冠名能夠讓我們從一個製高點切入,讓美國影視界、文化界刮目相看,也讓我們的競爭對手刮目相看。

起初美國人並不了解TCL,我們花了大量時間向他們介紹自己。好萊塢大劇院因為對視聽的要求極高,所以非常挑剔。它們希望找一家有技術和品牌實力的合作夥伴,在雙方的溝通下和我們最後達成了合作。

如今,TCL的產品在美國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比如,2013年美國CES展上,TCL最新智能電視吸引了很多業內人士和美國消費者的關注。去年TCL彩電和手機在海外有很好的表現,海外市場的增長已高於國內市場,這些都與我們海外推廣的努力有很大的關係。

記者:當初並購湯姆遜與阿爾卡特,也想通過收購及合作對TCL品牌帶來提升作用。十年過去了,您會如何定義現在的TCL這個品牌?

李東生:當年我們推進國際化並購,主要有三個目標:一是建立全球市場渠道網絡,培育國際品牌。二是建立彩電、手機全球產業架構和供應鏈體係。三是提高產品技術創新能力,增強專利技術、知識產權能力。

並購讓TCL達到了此前預期的三個目標,在市場整合、技術提升和全球產業結構搭建方麵已見成效,並且形成了一個跨國企業的全球產業結構,尤其是建立全球市場渠道方麵成效顯著。在培育國際品牌方麵,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並購已使得TCL品牌在全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大大提高。

下一步,我希望TCL旗下各個產業根據升級後的品牌戰略,提高產品品質和服務質量,改善和提高TCL品牌在顧客心目中的地位。通過係統的品牌運作,使TCL品牌內涵更加清晰、形象更加統一,價值有更大提升。

記者:對於品牌戰略升級,TCL有一個觀點:要做三星,不要做李寧。這幾年您也一直在表示要學習三星。三星在做品牌化過程中,給您最大的啟示是什麼?

李東生:三星在品牌打造過程中,增加了很多感性的因素,如新穎、酷等等。同時,三星有一個很寬的產品線,產品設計速度很快。此外,三星雖已是江湖老大,但仍然時刻保持著品牌危機意識。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在過去十年,三星是全球消費電子市場表現最優秀的企業,全麵超過了日本品牌。未來對中國企業及TCL來講,如何做好國際化及科技創新,在很多方麵都可以借鑒三星的成功經驗。三星也是我們挑戰的一個目標。

國際化是坎

記者:您說過,優秀的領導人“手中有好牌壞牌,都能打贏”。可否問一下,您覺得現在手裏的牌是一副怎樣的牌?如何才能打贏?

李東生:手中有好牌,誰都能打贏,但光憑借運氣是沒法長遠成功的,關鍵是個人的能力,手中一把壞牌,也能打贏,在各種不利環境中創造機會和條件,沒有人會一直有好運氣,抱怨也沒有意義。拿壞牌也能打贏,要練就這種心態。隻有好牌才能贏,你的價值在哪裏?

當前,全球金融危機尚存,伴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市場環境和競爭內容更加複雜,競爭對手和社會文化多元化,以及經營風險和壓力的增加是中國企業必須麵對的事實。企業領導人要對環境的變化更加警覺,適時調整自己的步伐才能跟上市場的節奏。

記者: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中國製造業已過了粗放競爭的時代,如今熬過來的品牌都像TCL一樣希望品牌有所提升。您認為在升級過程中哪一塊是最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