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誰呢?
專欄
作者:李天田
在一次企業家的聚會上,有一位年輕投行家問了個很有趣的問題:你們去一家企業的時候,會先看什麼?憑什麼做出對這家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判斷?
看什麼呢?我個人的心得是,看那些貌似和經營管理最沒關係的人與事。
某天早上,應邀到一家超大型企業的總部開會。雖然在市中心的黃金地帶有一個地麵停車場和五層地下停車場,但是,這家公司是不為訪客提供停車位的。最便利進入大門的停車位都留給了集團領導,而這些領導恰恰有司機24小時待命,也就是說,一個便利的停車位其實對領導們一點用處都沒有。而訪客則往往需要在周邊花十幾分鍾甚至更長時間尋找臨時車位,或者不得不忍受罰單。因為早有耳聞,所以我當天沒有開車。
當我步行接近這座內外裝修都十分體麵的寫字樓,旋轉門前一字排開三位白衫黑褲身高一米八幾的大漢,其中一位像極了老是扮演武打戲反派的演員於榮光,我還距離大門七八米的時候就大喝一聲:“請出示工作證!”
猛然被嚇了一跳,頓時變得賊眉鼠眼起來,小跑著湊近:“我我我,我是來開會的,沒有工作證。”
就站在我眼前的“於榮光”繼續吼到:“沒有工作證不允許進去!”
我:“那來開會怎麼辦呢?”
此時,“於榮光”都有點聲嘶力竭了,但依然保持著極高而毫無起伏的音量,因此我十分佩服這家公司的崗前培訓:“給接待你的人打電話,讓他們下來接你!”
我:“他應該正在開會,沒法下來?”
“於榮光”:“讓他給裏麵一樓前台打電話!讓前台通過對講機把你的名字喊給我們!”
我指著挑高15米、恒溫恒濕、大理石漫地的空曠大堂,問:“那我能進去等嗎?”
“不行!沒有電話訪客不能進入大門!”
好吧,這才是真正的人在屋簷下呢。我開始站在霾都的路邊頂著30度的氣溫試著撥電話找一個因為正在開會而把手機關了靜音的聯絡人。這時候,要進入這家公司的人逐漸多了起來,和我一樣被吼得惶惶然的人們中間,我認出了一位四大的合夥人、一位來采訪的雜誌記者、一家法國著名企業駐華的幾位老外高管,如果不是空氣太差,我們幾乎可以在門前空地上搞一個小型社交PARTY了。還聽出來有大約五六位是來麵試的人。
過了一會兒,陸陸續續開始有工作人員出來“認領”自己的訪客。奇怪的是,每個被如此嚴密保護的工作人員也一臉不高興:“哎呀,我們早上時間電梯太慢了,上下一趟要十幾分鍾,真抱歉啊!”
百無聊賴的我隔著大廈的玻璃看裏麵的企業文化標語玩兒:以客戶為中心,全麵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全麵推進無邊界戰略,進軍電子商務市場!打造一支市場化、國際化、專業化、職業化的經理人隊伍!
哎呀,你別說,這公司的理念還真是高端、大氣、上檔次啊!
整整半個小時之後,據說會議馬上開始了,主持人發現他們邀請的外部專家還沒有到場。此時,我才聽到“於榮光”的對講機裏傳來一個聲音:“問一下,外麵有沒有一位姓李的!”
說為此生氣,當然不值得。隻是,當散會時久等電梯不至,因此得知在這座大樓裏有三個餐廳:一個在頂樓僅限於為十二位集團領導服務、一個在地下為員工服務的高級食堂還有一個對外接待用的豪華餐廳。看著樓裏各處熙熙攘攘準備去往不同級別餐廳就餐的人們,我在電梯裏麵對“全麵引入市場機製、持續推進管理提升”的標語輕聲問:騙誰呢?
順便說一句,這家企業在各方麵的經營資源非常豐富、品牌也很知名,董事長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明星級大佬,以“有思想”著稱於世,但是近三年來公司的業務一直徘徊不前,甚至市場占有率出現萎縮趨勢。
這讓我不禁想起與另外一位年輕創業家的對話。他所創辦的企業在短短兩三年內就形成了極強的技術壁壘和領先優勢,當人們問他從哪裏找來這麼多頂尖人才的時候,他雲淡風輕:“就是一直找咯,聽說XX公司在這個領域的技術積累是最厲害的,我自己去這家公司樓下的咖啡廳喝了四十多天咖啡,就是一個人一個人的聊,問他們:你覺得你們公司技術最牛的人是誰?”然後呢?“我就篩選出了一張七個人的名單啊,然後繼續接著喝咖啡。”最後呢?“現在這七個人裏,有五個在我公司裏啊!”
看來商業明星和實幹家之間,隔著一萬多個“思想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