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讓男孩懂得生活之不易(1 / 2)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既要讓男孩知道生活的甘甜,又要讓男孩了解生活的艱辛、坎坷和困難,這樣才能從小培養他真正的愛的情感和堅韌不拔的品格。

如果說男孩能懂得父母的艱辛,能理解父母的勞動,那他就有可能養成艱苦樸素、熱愛勞動、尊重父母的思想感情。比如,有的男孩知道父母埋頭工作、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他們就不會隨便花錢,能節省就盡量不花,也不向父母提出過分的要求。有的男孩還會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以減輕父母的勞累,這種行為已超越了單純盡義務的觀念,其中包含著對父母的深刻尊敬和愛戴。

也有一些男孩一直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凡事不論大小都離不開父母。他們過著舒適的生活,但是卻不懂得這種生活來之不易,不了解父母的辛勤勞動,更不理解父母的愛心。這種孩子依賴性很強,生活能力很差,一切由父母包辦代替。他們往往不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缺乏同情心,認為父母為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當的。當他們在生活中受到一點挫折或遇到一點困難時,心理上容易失去平衡,難以忍受。如果這種挫折和困難是來自家庭,他們在感情上很容易同父母發生對立,甚至出現偏差行為。父母的一片愛心,換來的往往卻是痛苦和悲傷。

作為父母,有必要讓男孩從小就懂得生活之不易。

1.讓孩子懂得感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應該說父母關愛自己的孩子,嗬護自己的孩子都是毫無保留、無怨無悔的。但是,我們的孩子能體會得到父母的這一份濃濃的愛嗎?有很多男孩不知道父母每天的工作是做什麼的,也不知道父母的收入是多少,不了解父母生活的艱辛,又怎麼能主動有感恩的意識呢?

或許現在的男孩生活得太好了,過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根本體會不到生活的艱辛了。作為父母,也許有必要給男孩算一筆恩情賬。

現在很多孩子對父母之愛不僅沒有深入的體會,甚至處在一種無意識狀態,認為父母的一切給予都是理所當然,自己也心安理得地接受。這些孩子往往不在意父母的辛勞,隨意花家裏的錢,生活中隻想到自己的感受,稍有不如意便表現出強烈的不滿。據統計,70%的孩子吃父母買給自己的零食時不知禮讓父母,隻顧自己吃;父母病了起不了床,50%的孩子不端水,不遞藥,不過問,全然不記得自己生病時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98%的學生要求父母給自己慶祝生日,但98.2%的學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更有甚者,某高三畢業班竟有4名學生讓母親給自己端洗腳水。父母也許有必要列出另一份清單,記錄自己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次付出,在這份愛的清單麵前,上述不知感恩的孩子一定會受到教育和啟發。

2.讓孩子體會賺錢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