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不要一味地滿足男孩的要求(1 / 1)

現如今,獨生子女家庭逐漸龐大,幾個大人整天圍繞著一個孩子轉,對於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家庭來說,更是如此。對於隻有一個男孩的家庭來說,孩子在大人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了,說孩子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及爸爸媽媽心中的“小皇帝”絕不為過。他們對男孩的疼愛可謂是“捧在手心裏怕摔了,含在口裏怕化了”,對於男孩的要求,也是有求必應,百依百順。在他們看來,男孩的要求不高,而且有條件就應該滿足孩子。殊不知,這種做法會導致男孩的胃口越來越大,對男孩無限的滿足與過度的嗬護,是不利於他的成長的。

在生活中,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話:“我們小時候生活條件不好,再不能讓孩子經受我們的那些磨難了。”“現在條件好多了,又是隻有一個孩子,因此,無論如何不能讓孩子吃苦受累。”正是懷著這種想法,很多父母盡其所能地從各方麵滿足男孩的要求,包括一些不必要的甚至是無理的要求。

清晨,媽媽走進房間:“起床了,彬彬。快穿衣服。”說著,媽媽拿起一件綠色的衣服。“不,我要穿那件黃的。”“好,好,穿黃色的。”“彬彬,穿運動鞋。”“我不穿,要那雙會發光的。”“好,好,穿發光的鞋子。”“星期天去看爺爺,好嗎?”“不,我要去兒童樂園。”“好,好,去兒童樂園。”

如果做父母的總是對男孩有求必應,隻要他提出要求,就盡力去滿足,時間長了,他就會養成這樣的不良心理:如果有一次父母不能滿足他,他就接受不了,覺得受了大委屈。有的男孩經常會因為不合心意而離家出走,有的則大吵大鬧,甚至會以“死”來威脅父母。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父母的原因:明明知道應該堅持說“不”,但總是不由自主地妥協。其實,愛男孩並不是一味地、無原則地滿足他的願望和要求,不然,很難建立起一個正確的限製標準,而可能導致的結果是,男孩的無禮要求會越來越多。

如果父母總是無原則的滿足男孩的要求,久而久之,他會變得自私、專橫、無法與人相處,這些品性對他以後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要想成為有影響、有威信的父母,就必須對男孩不適宜的行為進行批評,對他不合理的要求說“不”。

那麼,父母該如何對待男孩的要求呢?

1.給孩子製定適當的規範

規範應當是父母和男孩一起製定的,要允許男孩在製定規範時,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要求,既要考慮到自己的意願,也要適度滿足男孩的願望。這些規範應當有明確的標準,什麼樣的要求是可以的,什麼樣的要求就是違反了原則,同時要有明確的和可執行的獎勵與懲罰措施,使男孩了解該如何遵守規範。

2.對規範的執行應當始終堅持如一

一旦男孩的要求或言行違反了規範,就應該依照規定的懲罰措施予以處理。有時候爺爺奶奶可能會心疼孩子,舍不得讓孩子受懲罰,或者偷偷滿足孩子的要求。這種情況最容易使男孩變得不再遵守規範。因此,大人之間要統一步調,不要有人執行嚴格,有人鬆散,這會讓男孩覺得無所適從,不知道究竟怎樣才是對的。如果規範是製定給全家人的,那麼,家長也不應該違反,如果違反也應當接受懲罰。

3.拒絕男孩後要堅持自己的立場

父母拒絕了男孩的要求,男孩可能會有一係列行為,如哭鬧、打滾等。這時候有些父母麵對男孩這些招術往往束手無策,可能堅持一會兒就妥協了,最後以男孩的勝利而告終,這是萬萬不可的。這樣會滋長男孩的氣焰,降低父母的威信,使男孩學會了下次還要如法炮製,結果往往後患無窮。所以,父母從一開始就要堅持住,不可向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妥協,要把握住自己的立場。

另外,父母對男孩的拒絕一定要前後一致。不能因為今天心情好,便縱容他一些;明天心情不好,便對他嚴格一些。這樣會讓男孩無所適從,也會影響到他的安全感。拒絕不是因為金錢缺乏、心情不好而采取的行動,它是一個讓孩子對周圍環境、對行為規則進行認識的教育機會。

你會教男孩嗎

作為父母,不要一看到男孩哭鬧,就采取妥協態度滿足他的要求。要學會和男孩溝通,給他講道理,要讓他明白爸爸媽媽不是萬能的,也不是什麼事都能辦到的。對於男孩的要求,不能一味地進行滿足。父母要分清對與錯,男孩合理的要求可以滿足;無理要求,不能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