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體育課程教學資源開發的方法和途徑(2 / 2)

2.以學為本,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體育課程教學新課程實施標準要求體育教師在進行體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遵循教師引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的個人特性得到展現,潛能得到張揚並更好地發揮。這就要求體育課程的授課者注重體育教學資源開發的方法和途徑,將教學重點結合學生身心發育階段性特點,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路,在選擇體育課程、安排授課內容、布置教學手段和方式上,都要將學生的身體發育階段特征及接受水平作為出發點,理解並尊重學生意願,充分關注學生學習習慣的變化,提高學生自主、協作、研究能力,積極肯定學生自身固有的價值,提高學生整體健康水平。

3.實踐創新,擺脫陳舊體育課程教學觀念

實施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的“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這就要求地方、學校和體育教師擺脫舊觀念,通過挖掘、運用以及開發新的人力資源作為開發體育課程教學資源的方法和途徑。學生是創新的主角,新課標下的體育教師擔任學生引導者的角色,就要求體育教師必須樹立新的體育課程教育觀和體育教學認識觀,開發具有地方和學校特色體育課程資源。體育教師在體育課程的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創造性和能動性,增強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懂得怎樣學好正確的“玩”,怎樣積極的去“玩”,怎麼樣創造的去“玩”,例如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可以在一些班級中設立“創意”信箱,通過該信箱征集學生生活中看到、想到的遊戲和想法投進信箱,體育教師篩選、總結、引導這些想法,從而寓教於樂,並且為學生創造出寬鬆的學習環境[2]。

總之,體育課程教學資源開發的方法和途徑還有很多方式,例如靈活多樣的更新體育課程教學內容,充分發揮地域或者學校的優勢,利用地域或學校的環境資源等。

參考文獻:

[1]何喜子.體育課程資源開發的途徑與方法[J].江西教育,2006,Z1:45.

[2]劉旭東,張寧娟,馬麗.校本課程與課程資源開發[M].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

鮑九枝(1978-),女,江西彭澤人,吉林醫藥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運動人體科學教學與研究。

(作者單位:吉林醫藥學院,吉林 吉林 1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