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高等學校創收管理的思考
教育觀察
作者:孫蘭
摘要:高等學校的創收活動使高等學校的資源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本文討論高等學校創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分析主要原因,並提出加強高等學校創收管理的建議。
關鍵詞:高等學校創收規範與管理
近年來,高等學校的資金來源由過去單純依靠政府撥款逐步向以政府撥款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格局轉變。校內各單位利用學校的設備、房屋、科研成果、師資等有形和無形的資源向學生和社會開展各種形式的有償服務活動,減少了學校資產的閑置浪費,增加了學校財力,彌補了學校的資金缺口。
高等學校的創收活動使高等學校的資源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減輕了學校的經濟負擔,調動了教職工的積極性,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由於一些製度不健全、管理不夠規範等原因,高等學校創收工作中存在不少漏洞和問題,造成了管理上的風險。發現並解決上述問題對加強高等學校創收管理、促進高等學校的健康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一、高等學校創收存在的問題
1.創收財務管理不夠規範
高等學校的創收渠道繁多,創收行為通常分散在各二級教學單位或職能部門。這些部門通常不具備專職的財務人員,而一般由專人對創收收入進行收支管理。由於不具備專業的財務管理能力,創收部門對創收資金的管理通常沒有完善的製度,賬務記錄通常不甚規範,收支處理也較為隨意,無法準確的反映資金的收支、結餘情況,在創收資金的管理上具有一定的風險。
2.創收活動成本核算觀念薄弱
高等學校內部各創收部門的創收手段和方式不盡相同,有的部門通過出租房屋、設備取得收入,有的通過提供社會化服務、轉化科研成果等方式取得收入。各部門在創收活動中,除了考慮水、電、材料、人工等便於量化的資源消耗,通常沒有考慮到房屋、設備等固定資產或者專利、土地使用權等無形資產的折舊和攤銷,對於創收活動的總成本核算不夠全麵,財務分析的觀念通常十分薄弱,學校資源的消耗得不到全麵的補償,容易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
3.創收部門資源不均衡,收入分配不夠科學
由於高等學校各二級單位的專業分工、工作內容不同,各部門掌握的資源也不同,因此,創收的能力存在差異。一些資源豐富的部門創收積極性較高,開展了豐富多樣的創收活動,創收收入資金較為充裕。而一些部門由於自身資源限製,很難開展與日常工作相關的創收活動,創收積極性較低。
高等學校出於鼓勵創收的原因,一般會在分配創收收入時給予創收部門一定比例的分成,用於補償創收部門的人員勞動。由於不同部門掌握的創收資源不同,創收能力強的部門分成較多,而創收能力較弱的部門分成較少。高等學校在創收收入分配上如果沒有充分考慮到資源占有的不均衡、沒有建立科學的創收分配辦法,會使教職工在個人收入上產生差距,影響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不利於日常工作的開展和部門的發展。
4.創收製度建設不完善,日常監督不足
高等學校創收活動已經趨於日常化,但一些學校往往沒有製定規範的創收管理辦法,或者管理辦法存在諸多漏洞,執行起來難度較大,對二級部門的創收活動缺少有效的監督,一些部門的創收活動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學校創收活動管理呈現無序狀態。例如,一些創收部門的收費項目在收費許可、收費標準上沒有得到有關部門的備案和批準,存在亂收費等違規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