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辦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內涵與外延研究(1 / 2)

民辦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內涵與外延研究

教育觀察

作者:孔祥超

摘要:針對我國民辦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品牌建設的內涵與外延主要是從兩個方麵進行研究:一是我國民辦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問題研究;二是在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基礎上的品牌建設問題研究。

關鍵詞:民辦高校 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品牌建設

民辦高校是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麵向社會依法舉辦的高等學校和其他相當的教育機構。現在,我國民辦高校的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麵對高等教育日益國際化、大眾化,國家政策的支持及人們對民辦高校的逐步認可和接受,我國民辦高校有著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機會。然而,由於國際教育機構以及我國公辦高校的競爭,生源數量的減少,加上嚴峻的就業壓力和經費問題,民辦高校的發展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和障礙。在這種形勢下,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和教育產業本身的發展規律,製定符合自身實際的教育品牌建設戰略,尤其是製定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品牌建設戰略,並付諸實施,進行有效的建設,就成為各民辦高校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求得發展的重大舉措,這也是民辦高校校長和民辦教育界的頭等大事。

一、我國民辦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問題研究

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是指學校在辦學類型、辦學層次和教育性質準確定位的基礎上,科學確定培養什麼類型、什麼層次、什麼規格和具有什麼特色優勢的人才問題。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準確與否,是關係到學校的生死存亡、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為此,各高等學校,特別是民辦高等學校都要在這個問題上作出慎重的科學決策。這就要認真分析如下兩個因素:

1.我國民辦高校在與國辦高校的比較中所顯現出來的特性

我國高等學校由於內在條件和外在需要及環境的不同,客觀的形成了不同的辦學類型,不同的辦學層次和不同的教育性質。就辦學類型來看,主要有三種:即教學型、教學研究型和研究型,其中國辦高校三種類型都有,而民辦高校隻有教學型一種;就辦學層次來看,主要有三個層次:即專科、本科、研究生(含碩士和博士),其中國辦高校三個層次都有,以本科層次為主,而民辦高校隻有專科和本科層次兩種,以專科層次為主;就教育性質來看,主要有兩種:即學科、學術性教育和職業技能性教育,其中國辦高校以學科、學術性教育為主,以職業技能性教育為輔,而民辦高校則隻有職業技能性教育一種(自學考試助學教育也應納入這種性質的教育)。把上述客觀狀況綜合起來看,現階段我國民辦高校主要是從事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同時逐步向高職本科和高職研究生人才培養工作拓展與提升。按照高等職業教育的內涵要求及其性質特點,無論是高職高專教育還是高職本科和高職研究生教育,其人才培養目標都應該定位在主要是為生產經營第一線培養技能應用性高級專門人才。

我國民辦高校要培養技能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需要學校的硬件設施(校舍、運動場地、實驗室及其儀器設備,圖書館及其圖書、校外實習基地等)、師資力量、學科、專業、校園文化、管理、校企合作等多種因素起綜合作用。為此,我國民辦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外延應該包括這些方麵的內容,這些都是為培養技能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服務的。

2.我國經濟社會和高等教育發展的客觀要求

上麵所講我國民辦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內涵和外延內容,僅僅是根據現階段我國民辦高校客觀存在的實際狀況所得出的結論,這顯然是不夠的,還必須從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和高等教育發展演變的客觀規律方麵做進一步研究。總體來講,我國民辦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在培養技能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上,是借鑒國際經驗,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高等教育大眾化過程中結構調整的客觀要求而產生的必然結果。

我國就整體來講正處於工業經濟時代的中期向後期轉化的階段。國際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曆史軌跡表明:工業經濟時代在工業化程度不同的階段,對勞動者文化素質和水平的要求是不同的。工業化前是初中文化素質和水平;工業化初期是高中文化素質和水平,其中具有一定技能的高中程度人員最受歡迎;工業化中後期,由於進入產業布局和產品結構調整的嶄新階段,迫切需要大量的具有高等文化水平的職業技術人才,這是一般規律。世界上凡是根據工業經濟發展不同階段的客觀要求,注重了適應性人才的培養,尤其是在工業化中後期注重了高等職業技術人才培養的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都取得了成功。美國80年代開始的經濟的騰飛與持續發展主要得益於從1957年開始的知識工人開發。亞洲“四小龍”的崛起歸功於從20世紀80-90年代迅速擴大的知識工人隊伍。國際上的經驗值得我國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