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政府多次召開了相關的會議,製定了相關的政策和法規,做出了具體的戰略部署,采取了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舉措,有國辦的高等職業學院和國辦高校辦的獨立二級學院,有公辦與民辦的成人培訓學校和機構,有民辦高校等。鑒於現階段民辦高校學生總體上知識基礎和素質偏低,有的學校相當大的比例是高考落榜生,這些學生的短處是坐不下來,讀不進書,長處是聰明活潑,動手能力較強,有接受職業技能性教育的基礎和條件。同時也鑒於民辦高校辦學經曆、軟硬件條件、師資力量、管理方式和機製等客觀狀況,國家把民辦高等教育劃歸高等職業技能性教育的範疇,這種劃歸是正確的、科學的,是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和高等教育發展規律的。民辦高校應承擔起培養高等職業技能應用型專門人才的曆史使命,這種使命是光榮的,任務也是艱巨的。
我國民辦高校都應以這種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內涵和外延要求重新審視自身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問題。凡符合這種定位要求的則加緊建設,形成品牌,凡不符合這種定位要求的都要作出調整,使人才培養目標回歸到客觀需要的軌道上,然後加緊進行品牌建設,這樣才能使我國民辦高校真正從整體上步入良性的可持續發展的境地。
二、我國民辦高校在人才培養目標準確定位基礎上的品牌建設問題研究
品牌反映消費者與產品之間的關係。教育品牌是從企業品牌中引申出來的,是對企業品牌戰略的借鑒和運用,隻不過民辦高校(包括國辦高校)和企業所生產的產品的性質不一樣,企業主要是生產物質產品和服務產品,包括民辦高校在內的高等學校主要是生產人才產品和精神產品。正如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院長斯特拉頓所說:“我們絕不應該忘記,大學的特有產品是學生,大學之所以存在,其基本原因就是因為生產這樣的產品。”高等學校需要並可以借鑒和采用企業已經取得卓有成效的品牌建設戰略,實際上這一戰略早已引入到了教育領域和高等學校,教育領域和高等學校實施品牌戰略後,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我國民辦高校品牌建設的核心內容是加強高職技能應用型品牌人才的建設。這種人才品牌的內涵要求應包括思想素質、人格品質、知識基礎、技能掌握程度與應用能力,服務與奉獻精神等內容;其外延內容則應包括人才品牌形成的各種主要因素,如教育理念、學科、專業、課程、師資、管理、軟硬件設施等方麵,這些方麵也要進行品牌建設,這些方麵的品牌建設都是為人才品牌建設服務的。按照這樣的內涵要求與外延內容進行品牌建設後,所培養出來的人才應該是一種高職技能應用型品牌人才,這種品牌人才的主要標誌是:第一、思想素質好、人格品位高,服務與奉獻精神強;第二、專業理論知識學習好,牢固夠用;第三、專業技能掌握程度高、應用能力強。這種品牌人才品格優秀、質量過硬,社會認知度、美譽度、推薦度高,社會適應能力強,很受用人單位歡迎,優質,就業率高。因此,民辦高校必須進行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並在準確定位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品牌建設,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這樣既能順利就業,也帶來良好的招生效應。
參考文獻:
[1]曾令香.北京地區民辦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品牌建設問題初步研究[J].民辦教育研究.2005(6)
[2]陳先運.高等職業教育與地方經濟建設發展的關係[J].中國高教研究.2005(3)
[3]管慶智,陳錫章,王滸,管慶智,劉暉,張煉.發展北京高等職業教育的調研報告[J].教育科學研究.1999(4)
[4]黃宗遠.高等職業教育在國家自主創新體係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中國高教研究[J].2006(10)
[5]李紅.立足地方經濟 發展高職教育[J].中國電力教育. 2007(9)
作者簡介:
孔祥超(1982-),男,籍貫:廣東肇慶,學曆:工商管理碩士,研究方向:高校教育以及中小企業管理,培正學院教師,職稱:經濟師。
(作者單位:培正學院,廣東 廣州 510830)